历代名臣奏议&明 黄淮 杨士奇撰 521
欧阳修论君主应去疑心 521
司马光陈论三德札子 522
贺邵谏乌程侯 523
宋绶乞勿以治平自怠 525
司马光论听言纳谏疏 526
江公望乞揽权断奏 527
傅尧俞论治性之道 531
司马光上殿札子 531
孙觉论人主当不为血气所变 533
王岩叟论为君难四事 534
王岩叟论《洪范》三德 535
吕公著论人君至诚至仁疏 537
廖刚论图治札子 538
刘行简进故事 539
曾肇论君道在立己知人 541
汪应辰进故事 545
杨万里请罢球马之娱 547
胡铨论持胜疏 550
彭龟年论刚断得失疏 552
袁甫论刚德疏 554
师旷五墨墨议 556
务知百姓利害 政教得失 558
唐太宗治国要道 公平正直议 559
魏徵论盛衰系于百姓议 560
魏徵论乱后易治 561
魏徵戒慎终议 564
魏徵论在治思乱 当激懦夫立节 565
魏徵谏行私僻议 568
马周陈时政疏 569
康澄论六畏疏 572
陈彭年陈五事疏 573
范仲淹上时务疏 576
张方平论中书议事 577
张方平论治道先后 578
欧阳修乞令百官议事札子 579
司马光陈治要上殿札子 581
贾易论天下大势可畏者五 582
刘一止论人主力行果断 583
綦崇礼乞申饬百官札子 584
李纲上本政论 585
李光论治道札子 587
张嵲论君相之患 588
潘良贵论治体札子 589
范祖禹论立后 591
诸葛亮前出师表 595
陆贽论迁幸之由状 598
陆贽请抚循李楚琳疏 603
王十朋上殿札子(二) 605
范成大论日力国力人力疏 608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一) 610
吕望论为天下在富民 611
吕望与周公论爱民为治国之道 612
孔子论使民富寿之政 613
骆统论民户损耗疏 614
陆逊论得民则治失之则乱 615
包拯请罢天下科率疏 616
韩维论仁民疏 617
石介论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 618
陈公辅论致太平在得民心疏 620
李纲论以宽厚简易之政养民 622
汪应辰精对疏 623
汪应辰论爱民六事札子 624
王质论吏民札子 627
拜住论得民心 629
高斯得十月二十日进故事 630
张方平学校论 632
魏了翁论敷求硕儒开阐正学 633
不忽木请遍立学校疏 636
贾谊说积贮 638
范祖禹论农事疏 640
王陵论得失天下在用人 642
陆游论作起士气札子 643
杨万里论冗官 645
黄黼轮对奏札 647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 648
赵天麟上太平金镜策 650
许衡论生民利害疏 651
魏文侯问李克置相 652
蔡戡论邪正 654
罗点论君子得志少 小人得志多 656
赵天麟论考幽明 658
苏秦论无妒而进贤 662
赵普论责功较考 663
真德秀论破尚同之习 666
王觌论赏罚为大公之器 669
许翰论使贪者为我争 670
刘毅答晋武帝 671
孔伋论卫国事日非 673
权贵论魏徵不以太宗为长君 673
柳公权以笔谏 674
朱光庭乞于求言诏书 675
王涣之论听言应天以实 676
韦嗣立积储疏 677
孙平设立义仓奏 678
王禹偁请减百官俸奏 679
杜衍乞定常平制度疏 681
范祖禹乞收养贫民札子 682
陈靖论江南沿征钱物疏 683
杨绘论助役疏 685
张方平食货轻重疏 685
王安石上治财书 687
王觌论财用疏 688
范纯仁论发运均输状 689
唐太宗论起居官职责 690
陈藩谏桓帝校猎疏 691
太学生刘黻谏游幸疏 693
何晏谏修身慎习疏 694
晋平公问事于文伯 696
匡衡上导民以礼疏 696
包拯上赏罚疏 698
庞籍严刑疏 699
郑獬帝王论 700
叔向省役疏 701
历代名臣奏议选&清 赵承恩 编选 705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札子 705
岳飞良马对 706
解缙大庖西室上封事 707
李朴论朋党疏 712
论郑贵妃不当封皇太后疏 715
海瑞治安疏 716
薛文清公从政录&明 薛瑄撰 722
居官七要 722
去弊当治其本 722
修政 723
持己有节 724
官守 725
立事 726
立法必行 727
待人 728
修身 729
处事当熟思 730
廉者有三 730
正大立心 事求合理 731
敬民事 732
爱民 734
牧鉴&明 杨昱撰 737
德才为政之本 737
视民如伤 737
歪风不可长 738
恭俭惟德 无载尔伪 739
珍惜光阴 凡事躬亲 741
士当求进于己 742
对症下药 谨终如始 743
欲当大任 须是笃实 744
清勤为政 745
求俭朴 去奢靡 746
多听逆耳之言 748
动容貌 正颜色 749
治体之意 750
各司其职 各专其利 751
为政贵在宽猛相济 752
宽猛须有法度 754
诚信为本 清静为怀 755
欲速则不达 756
齐其政不易其宜 758
贤者为治 教化为先 759
弦诵之声作 礼义之俗兴 761
为政以爱养民力为重 763
讯狱应虚怀博尽 764
善为吏者树德 765
以成就人才为先 766
事长官之策 767
待僚属得尽人情 768
律下之策使不忍欺为上 769
视民若赤子 770
救助困穷 官吏为先 771
惩治豪猾之道 772
待权贵须履正奉公 773
实政录&明 吕坤撰 777
库官之职 777
科甲出身 778
太原谕属 779
知州知县之职 781
提学道之职 785
救命会劝语 786
小民生计 786
有司杂禁 788
兴复社学 789
朋友之道 790
清均地土 791
编审均徭 792
弭捕盗贼 793
修理桥道守路附 795
和处事情 以息争讼 796
纪善以重良民 798
纪恶以示惩戒 799
许改过以宥愚民 800
提刑事宜 801
洁己爱民 修政立事 803
严明法纪 申张正义 805
修举学政 806
兴教化 淳风俗 808
狱政序 809
辨盗 810
去伪斋集&明 吕坤撰 815
省心纪序 815
赵乾所《心政录》序 816
与相国沈龙江座师 817
识人与和衷 820
答提学董定宇 822
答给谏马见素 823
仕箴四条 826
振扬风纪箴 827
官扇铭 830
抹布铭 831
势利说 831
知人难 835
呻吟语&明 吕坤撰 839
权变之道 839
太平 840
采纳善言 841
官吏不要钱 842
识见 842
贫不足羞 843
清议 843
人品 844
做官十戒 845
四真 845
心术 846
专欲难成 众怒难犯 846
彼我无苦 而事有济 847
秉政贵持平 不贵一切 848
听言 849
势均必败 850
五用 851
思百姓之苦 852
君子与小人 853
各尽其能 855
见识有四等 855
做官人不可犯法 857
奋发精神 敛束意念 858
民情生于便 859
创业 承平 中兴 859
固结民心 860
势有时而穷 861
行法三豫 862
宇宙三纲 863
得行与可行 863
卖法 864
干正经事 865
行法要严 865
世道三责 866
执法 867
协众心以济事 867
惟天下之安而后乐 868
君子做事要有建立 869
官贵精不贵多 870
用人与理财 870
用人与养士 871
责成 873
居官五要 874
民情不可郁 874
同民心而出治道 875
为政应行道理 876
宁失不经 876
做官难 877
禁弊端 878
惩劝小人 878
有过与无过 879
进言四难 880
变法 880
威以行理 881
多事之秋与用人 882
安危之机 882
宇内三权 883
良法须有良吏 884
问察第一 884
赏与罚 885
治法与治人 885
“公正”二字 886
民不我信而非民之罪 887
世态炎凉 888
做人情之戒 889
立法与生弊 889
取士重词章之弊 890
资政要览&清 爱新觉罗·福临撰 894
察微章 894
厚生章 896
务学章 898
爱民章 901
窒欲章 903
日知荟说&清 爱新觉罗·弘历撰 908
万民从利 必重教化 908
网无纲则不张 909
以天下之大为聪明 909
必有保治之訏谟 910
杨绾非拨乱救时之相 911
逞己私拒直言祸延家国 912
用贤而贤得展其才 913
养民在择其牧民者 914
英主未尝不假臣以权 915
欲修王道 舍穷经曷由哉 916
先王之政固不可泥于必行 917
以创兼守于光武见之 917
经国大猷 以义为利 919
周官变更之法 920
君相不言命 920
博遵古之美名何益 921
藏富于民 藏谷于社 922
当赈而赈 救焚拯溺 923
惟知利国 不知利民 924
轻刑被笞至死 仁者不忍 925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926
文武相济 刚柔互施 927
虚心则受益孔多 928
事天之谦、用人之谦与莅政之谦 929
曲糵盐梅 和而不同 930
以诚行之 至简至易 931
告父母以杀其子 虽愚人不为 932
忧勤则业成 骄肆则政坏 933
无时不慎 无事不慎 933
有仁然后可以成其为人 934
教学必因其人而答之 935
君子为学 顺之以自然 936
不求人知而人自无不知 938
君子之见远而虑大 939
君子淡以成 940
以大公至正之心彰善瘅恶 940
外暂而内恒 941
不嗜杀得之 损仁厚失之 942
治天下在用人能尽与不能尽 944
魏徵能去之 太宗能察之 945
毋以治天下惟在文而不在武 946
张居正有大过人之才 947
于清端政书&清 于成龙撰 952
吏得其人 诸务毕举 952
待百姓告官之策 953
图治大要在于用人行政 954
国家之安危在于人心之得失 956
禁送节礼谕 957
示亲民官自省六戒 957
莅政摘要&清 陆陇其撰 965
视事之初 先务四事 965
待上官 宁勤毋怠 966
待僚宷当以诚感 毋以势争 967
治无大小 得人为急 969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970
为官须清、练、平 971
从政遗规&清 陈宏谋撰 974
俭廉寡欲 974
任职当不计难易 974
有弊当革 975
用人之要 976
梅挚五瘴说 976
处事须得中 977
宽厚而分限严 978
以慈母待小儿喻官待百姓 979
人情险易难知 979
勿遽喜遽忧 980
王守仁南赣乡约 981
权者天下之大利大害也 983
耿定向耐烦说 984
张鼐却金堂四箴 986
宁得罪上官毋得罪百姓 988
范仲淹赈荒良策 989
曹彬体恤下情之微 989
学之力 990
只见道理不见刀锯 991
王安石吝于改过 991
叶梦得救灾收弃儿 992
荒岁寺僧建塔 993
盛怒之害 994
嫉贤心理种种 995
功业俱以相翼而成 996
好谀之弊 997
商鞅吴起之偏 998
要善择守令 1000
纵意成习 1000
乡绅体面 1001
顾炎武论廉耻 1002
年少得官勿自喜 1004
人才是国家的元气 1004
富贵不可不惧 1005
思前思后知足知俭 1006
多得不义之财非福 1006
息民争斗 1007
居官易蹈者六 1008
利在一身勿谋 1009
见长见短 1009
戒一念之贪 1010
戒恼怒 1011
廉吏不执 1011
四鉴录&清 尹会一撰 1015
汉文帝以德化民 1015
君善改过 臣不为佞 1016
人君当以推诚御物为主 1018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1019
龚遂治渤海 便宜从事 1021
唐太宗贱货贵德 1022
诽谤与否 孔僖自陈 1023
慎择左右 开通言路 1025
贾山直谏汉武帝 1027
纳谏之道 诚信为上 1029
勿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1032
君若疑臣 臣即离心 1033
隋炀帝拒谏自负 1034
李克论相 1036
为官当知其任 1038
诸葛亮乐闻己过 1039
勿以同升为树私 1041
黄霸为治 天下第一 1042
君子为政诚之为贵 1043
夏侯胜独驳诏书 1045
陆喜论士 1046
审时行义 立身之本 1047
马援教侄子 1049
膏粱子弟 学宜加勤 1050
大才不当小就 1051
朝有直臣 天下太平 1052
长孙皇后之懿德 1054
楚媛以行礼为适志 1055
图民录&清 袁守定撰 1059
为民即是效忠 1059
以敬为本 1059
官称父母 1060
保民宜民 1060
保障 1061
宽 1062
宽简之义 1062
须省事毋滋事 1063
烦扰之病 1064
毋以小察伤大道 1065
官体 1066
谦 1066
不贪为宝 1067
以禄易贿 以贿易身 1068
有所好即受病 1069
勿染陋规 1069
鼓钟于宫 声闻于外 1070
衣取章身宜众 1071
勤 1071
耐烦 1072
官怠于有成 1073
勿挨事 1073
官欲出 不欲藏 1074
去思碑 1075
查灾必亲至其乡 1076
采谤言以改过 1077
上下之情必通 1077
善补地方之所不足 1078
以身先民 1079
治民如治病 1081
官自尊则不尊 1081
勿烦文告 1082
不切切遵教令 乃善于遵教令 1083
律例必熟习 1083
居是官 当思死是职 1084
大器小器之辨 1085
言动不可不慎 1086
佐治药言 续佐治药言&清 汪辉祖撰 1089
为幕须尽言 尽言须易退 1089
欲行吾志 先须立品 1090
幕客须不卑不亢 1091
幕中存心 省事为上 1092
佐治须静心 方能为人着想 1093
官之不信 咎半在幕 1094
自立为主 1095
公事应秉正自持 1096
与受须分明 1097
处久交更难 1098
宾主不可忘形 1099
学治臆说 学治续说 学治说赘&清 汪辉祖撰 1102
为治须尽心 1102
一著错 满盘输 1102
幕道之变 贤友难寻 1103
亲身习练公事 1105
勿受书吏陋规 1106
舍己徇人 断断不可 1107
要人不可为 1108
私人尤不可为 1109
职不可恋 1110
受恩之名 最不易处 1111
欲尽吏职非久任不可 1112
礼士为行政要务 1113
治以亲民为要 1114
民气宜靖 悉心抚字 1115
官须自做 1117
莫用三爷 1117
子弟不宜轻令随任 1119
暇宜读史 1121
不节必贪 1121
勿使家人有居官之乐 1122
勤在以渐以恒 1123
勿以私人为耳目 1124
办赈勿图自利 1125
清不可刻 1126
申明上下易隔之故 1127
治贵实心 尤贵清心 1128
勤怠之分 1129
牧令书辑要&清 丁日昌辑 1133
李绂与泰安各属 1133
沈起元循吏约 1135
陈宏谋申饬官箴檄 1138
谢金銮居官致用 1141
程含章与山左属官书 1142
聂继模诫子书 1143
朱性斋作吏管见 1147
胡衍虞居官寡过录 1149
袁枚答门生王礼圻问作令书 1150
何士祁论亲族宜周恤 1152
何士祁论事上 1153
陈宏谋整饬官方檄 1154
朱性斋论吕新吾刑戒 1156
周镐上制军条陈利弊书 1158
曾镛答汪方伯书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