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及金融的促进作用 3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3
一、背景及实践意义 3
二、理论意义 4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5
一、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 5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8
一、研究难点 8
二、创新之处 8
第二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9
第一节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9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9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14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17
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措施 18
五、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 18
第二节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19
一、数据的选取及范围 19
二、衡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19
三、“四大板块”间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0
四、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4
五、省际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6
六、“四大板块”与省际人均收入差异的比较 28
七、我国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异的分解 31
第三节 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32
一、“四大板块”间的发展差异 32
二、省际发展差异 33
三、简短的结论 34
第四节 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合理区间的探讨 34
一、差距警戒线检验 34
二、利用标准差S和GDP增长率Y探讨合理区间 35
第五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的成因及不良后果 37
一、差异过大的成因 37
二、差异过大的不良后果 40
第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 41
一、第一阶段——政策出台 41
二、第二阶段——理论探讨 41
三、第三阶段——贯彻实施 42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4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43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度量 45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举措 4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 50
一、衡量指标体系 50
二、各指标的一般标准值 50
三、指标体系的合成及权数的确定 51
四、以改进功效系数法测度“四大板块”间各指标的分值 52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53
一、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及法则 54
二、系统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 58
第四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撑系统 6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总体的相关性 61
一、三次产业 61
二、总体系统关系 62
三、金融在总系统中的地位 63
第二节 金融系统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 65
一、区域经济界定 65
二、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65
三、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度超前性 66
四、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外兼顾 67
第三节 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相关系统的配合 67
一、主要相关系统 67
二、主要相关系统对金融系统支撑作用的配合 68
中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 71
第五章 对当代西方区域金融主流理论的现实反思及评价 71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演进中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简要回顾 71
一、早期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成果 71
二、现代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第二节 对金融抑制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 73
一、金融抑制理论 73
二、现实反思与评价 75
第三节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 78
一、金融深化理论 78
二、现实反思与评价 80
第四节 对金融约束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 84
一、金融约束理论 84
二、现实反思与评价 85
第五节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约束理论的融合点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88
一、“西方三金理论”的融合点 88
二、“西方三金理论”对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启示 90
第六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理论构建的基础 92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性描述——金融相关率 92
一、金融相关率概述 92
二、对金融相关率的评价 94
第二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层次分析——以历史发展和逻辑演绎为视角 95
一、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95
二、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结合视角下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106
第三节 金融对经济发展反作用力的定性定量分析 148
一、金融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148
二、金融对经济发展阻滞及破坏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 157
第七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内金融结构 162
第一节 金融结构及对其新的理解 162
一、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163
二、对金融结构理解的突破 165
第二节 区域内金融结构构建的原则 166
一、区域内金融结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原则 167
二、区域内金融结构适势调整的原则 168
第三节 区域内金融结构层次性、多元重构与合理布局 169
一、区域内金融结构层次性、多元重构与合理布局的客观依据 170
二、经济的总体空间分布及金融结构的层次性 175
第八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际金融结构 179
第一节 “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问题与原则 179
一、“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及现存问题 179
二、“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双赢原则 185
第二节 “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金融机制 186
一、机制与金融机制 186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金融机制 188
第九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制度约束与审慎监管 194
第一节 金融体系内控约束 194
一、内控约束 194
二、内控约束的成因与作用 195
第二节 金融制度外部约束 196
一、外部约束 196
二、各约束主体的作用 196
第三节 审慎监管机制 198
一、审慎监管及其构成 198
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 201
三、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 211
下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对策 217
第十章 国际经验、区划标准及我国央行大区行的重整 217
第一节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央行的相关运行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217
一、美国央行的相关运作 217
二、英国、日本央行的相关运作 221
三、我国国情与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224
第二节 我国央行职能及分行设置的历史变迁、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226
一、央行职能及分支机构设置的历史变迁 226
二、现存问题及成因 228
第三节 我国央行大区行的功能定位 232
一、央行大区行去留问题的讨论 232
二、央行大区行的功能定位 233
第四节 科学经济区划及央行大区行职能重构 234
一、科学区划依据的界定及区划 234
二、相关基础环境的理顺和再造 237
三、大区行自身职能重构 238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可调性及区域化改革 240
第一节 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内涵及有效性条件 240
一、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240
二、统一货币政策的内涵 241
三、统一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条件 241
第二节 统一货币政策困境及危害的定性定量分析 244
一、统一货币政策困境与危害的定性分析 244
二、统一货币政策困境与危害的定量分析 247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可调性及区域化改革 252
一、货币政策的可调性 252
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改革 254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货币市场建设 258
第一节 货币市场及我国的货币市场 258
一、货币市场 258
二、我国货币市场的现实格局与主要问题 258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作用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设 265
一、货币市场的作用 265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货币市场的总体建设 266
第三节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建设 267
一、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的总体构建 267
二、县域以下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268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资本市场建设 274
第一节 资本市场及我国的资本市场 274
一、资本市场 274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格局与主要问题 275
第二节 资本市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总体设计 279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资本市场的作用 279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资本市场的总体设计 280
第三节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梯度结构及多层次建设 282
一、资本市场梯度结构 282
二、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 282
三、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的原则 283
四、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 283
第十四章 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及区域化改革 285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285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内涵 285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286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287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区别与互补 287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 288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现存问题及区域化改革 292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演变及地区分布 292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93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区域化改革 295
第十五章 建立专项开发银行加大对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能源的投入力度 298
第一节 基础设施、能源建设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98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298
二、能源建设的作用 299
第二节 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300
一、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00
二、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01
第三节 专项开发银行的功能定位及对两类地区基础设施、能源建设的支持 302
一、专项开发银行及性质 302
二、专项开发银行的功能定位 303
三、专项开发银行支持两类地区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的对策 303
第十六章 积极、科学地引进外资 305
第一节 对我国引进外资的总体分析 305
一、我国引进外资的历史与现状 305
二、对外资作用的实证分析 306
三、利用外资的区域差异分析 309
四、利用外资区域差异的成因 310
第二节 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与监管 311
一、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 311
二、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与监督 312
第十七章 金融系统发展的适度超前及在我国不同区域的非均衡性 315
第一节 金融系统发展的适度超前及其必然性 315
一、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适度超前 315
二、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必然性 315
第二节 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约束条件 317
一、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 317
二、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内在约束条件 318
第三节 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度量 320
一、基础金融工具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 320
二、衍生金融工具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 321
三、银行类金融机构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 322
四、资本市场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 323
第四节 东北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 324
一、对东北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 324
二、东北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 326
第五节 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 326
一、对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 326
二、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 327
第六节 中部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 328
一、对中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 328
二、中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 329
第七节 西部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 329
一、对西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 329
二、西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 330
第十八章 其他系统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 331
第一节 区域法制系统及配合 331
一、法制建设及作用 331
二、区域法制建设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 332
第二节 区域财税系统及配合 332
一、财税机制及作用 332
二、财税机制区域化及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 333
第三节 区域市场系统及配合 334
一、市场与市场化 334
二、市场区域化及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 336
第四节 区域政府系统及配合 336
一、政府及政府行为 336
二、区域政府系统运作的原则及对金融系统的配合 337
第五节 区域人才资源配置系统及配合 339
一、人才资源内涵 339
二、区域人才资源配置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 339
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