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批判理论刍议 1
第一节 阿多诺非同一性观念对统治的批判 1
一、对黑格尔的颠覆 1
二、对马克思的吸收 4
三、对康德的继承 6
四、阿多诺的局限性 8
第二节 阿多诺建立在批判与非约束性基础上的乌托邦 9
一、为批判正名 10
二、非约束性 11
三、乌托邦 13
四、中国式呼应 16
第三节 阿多诺星丛概念的解释学内涵 18
一、星丛概念的思想动因 18
二、星丛概念与解释学 21
三、星丛概念与客观性解释学 22
第四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尝试 25
一、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途经 25
二、“我们”作为一种关系 27
三、从批判到建构 30
第五节 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来源 32
一、交往术语的辨析 33
二、交往概念的由来 34
三、交往概念的演变 36
第二章 解释学刍议 41
第一节 在文本与解释之间 41
一、文本与解释 41
二、游戏与游戏者 43
三、历史间距与视域融合 46
四、历史的延续性与完全性前把握 49
第二节 解释学的浪漫主义渊源 52
一、浪漫派与启蒙的对立 52
二、真正的启蒙 54
三、伽达默尔对浪漫派的发扬 56
四、浪漫派与启蒙的互补 59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瞬间概念 60
一、空洞的时间与充实的时间 61
二、瞬间与永恒 64
三、旧时代与新时代 67
四、余论 69
第四节 伽达默尔对游戏概念的发挥 70
一、席勒的游戏观念 70
二、伽达默尔的游戏观念 72
三、伽达默尔游戏观的转变性意义 74
第五节 语言作为解释学思想的归宿 77
一、语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77
二、语言作为理解性事件 79
三、语言作为可理解的存在 82
四、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园 84
第三章 批判理论与解释学的交锋 86
第一节 批判理论与解释学的互补关系 86
一、精神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野 86
二、间断性与连续性观念的分野 89
三、反思与共识的分野 92
四、批判理论与解释学的互补 95
第二节 对话与交往作为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之争的一个角度 96
一、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的分歧 97
二、交往理论与解释学的不同侧重点 98
三、对话与交往的相互参照 102
第三节 解释学反思与批判性反思 106
一、反思作为批判理论与解释学的共同基础 106
二、对解释学的批判 108
三、对批判本身的批判 112
第四节 解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面面观 114
一、阿佩尔:科学学、解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 115
二、哈贝马斯:论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 117
三、伽达默尔:修辞、解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118
四、波尔曼:解释学经验的歧义性 120
五、哈贝马斯:解释学的普遍性要求 124
六、布普纳:何为批判理论 125
七、布普纳:哲学是思想所把握的时代 127
八、汉斯·约阿希姆·吉格尔:反思与解放 128
九、伽达默尔:答复 129
十、综述 131
第五节 霍奈特对伽达默尔主体间思想的发挥 132
一、解释学历史意识的事件特点 133
二、非普遍性道德法则下的相互承认 134
三、古典道德观念与现代道德观念的结合 135
第四章 批判理论与解释学之争的反响 139
第一节 利科的意识形态观 139
一、意识形态现象 139
二、意识形态与社会科学 142
三、意识形态批判与解释学 144
四、结论 145
第二节 阿佩尔的先验解释学 146
一、先验解释学对哲学的改造 146
二、批判理论对解释学的补充作用 148
三、解释学对批判理论的补充作用 151
第三节 费加尔的解释学哲学 152
一、哲学解释学与解释学哲学 153
二、实际性解释学与语言存在论 156
三、理解与解释 158
四、有限的理性与自由的文本 160
第四节 解释学在当今的面貌 163
一、意义与可理解性、解释与待解释性 163
二、理解与自我理喻、理解与语言 165
三、表述与理解、重构性理解与批判性理解 166
四、作为对话的理解与作为意义事件的理解 170
五、理解与解释、语言与符号 173
六、解释与建构、解释与自我解释 175
七、解释学与哲学、解释与解构 177
第五节 内在自然的观念 180
一、自然作为外界自然 180
二、当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有关认识 182
三、法兰克福学派之外的当今批判理论的有关认识 184
外文参考文献 189
中文参考文献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