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夜郎考古的时空范围 1
一、空间范围 1
二、时间范围 3
第二节 贵州夜郎考古工作回顾 4
第三节 研究成果略述 9
一、综合论述 9
二、对墓地的探索 11
三、可乐“套头葬”研究 12
四、出土器物研究 13
五、关于夜郎活动中心的研究 15
六、夜郎与周边族群关系的研究 16
七、青铜冶铸工艺研究 16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 18
第二章 夜郎文明的综合考古观察 21
第一节 夜郎地理位置解析 21
一、夜郎地理位置界定指标 22
二、从滇东黔西青铜时代遗存分析夜郎 25
三、从汉中央王朝对南夷地区的开发看夜郎 40
四、小结 49
第二节 夜郎文明的形成研究——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 50
一、乌蒙山西缘昭鲁盆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 51
二、乌蒙山偏东黔西北山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 62
三、乌蒙山东南缘黔西南山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 71
四、乌蒙山西南缘曲靖盆地青铜文明的形成 79
五、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文明的共性特征 83
六、夜郎文明的形成 85
第三节 夜郎文明地域性特征分析 87
一、墓地葬俗的地域性 88
二、从“椎髻”头饰看地域文化差异 93
三、出土陶器和青铜器的地域性特征 98
四、小结 104
第四节 周边族群对夜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05
一、百越系族群的北上 105
二、氐羌系族群的南下 114
三、蜀人南迁、滇人东扩和楚人西征 119
四、夜郎族群与东南半岛的文化互动 124
五、小结 126
第五节 夜郎族群发展去向观察 127
一、夜郎族群汉族化(中原化)现象观察 127
二、中原汉移民(汉人)夷化现象观察 136
三、夜郎族群去向观察 141
四、小结 145
第三章 夜郎时期青铜遗存个案研究 146
第一节 赫章可乐“乙类墓”的分期与年代 146
一、乙类墓分组 148
二、出土器物的类型学分析 152
三、墓葬打破关系与14C测年 156
四、乙类墓分期与年代 157
五、小结 160
第二节 赫章可乐“套头葬”再探讨 161
一、墓葬基本观察 162
二、套头葬墓分组 167
三、出土器物的类型学考察 169
四、套头葬墓年代及演变轨迹 172
第三节 威宁中水“多人二次合葬”考察 175
一、中水墓地“多人二次合葬”资料 175
二、由“排葬、乱葬”到“多人二次合葬”的认识 177
三、中水“多人二次合葬”出现原因探讨 179
四、小结 188
第四节 黔西南铜鼓山类文化遗存分析 190
一、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识 190
二、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特征 198
三、关于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年代与分期 205
四、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经济与社会 207
五、与周边同时期遗存比较 209
六、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源流与发展方向 212
七、铜鼓山类文化遗存与夜郎之关系 215
八、“铜鼓山文化”的提出 217
第五节 曲靖盆地“八塔台类”墓地遗存分析 218
一、曲靖盆地青铜时代墓地遗存分析 220
二、与滇池地区青铜时代墓地对比 228
三、对曲靖盆地青铜文化遗存的一些认识 231
第四章 从贵州汉墓研究观察夜郎 235
第一节 赫章可乐“甲类墓”研究 235
一、8号墓分析 238
二、可乐河北侧“甲类墓”分析 242
三、可乐河南侧“甲类墓”分析 249
四、墓葬年代和分期 261
五、墓主身份分析 264
六、小结 267
第二节 贵州汉墓的综合观察 267
一、贵州汉墓编号规范化之我见 267
二、贵州汉墓材料的一点订误 271
三、贵州汉墓的发现地域、分区和类型 275
四、关于贵州汉代墓葬与汉墓的分期研究 281
五、贵州汉墓与汉代郡县 287
六、从汉墓看夜郎等“西南夷” 290
第三节 贵州汉墓出土灯具与郡县地理 292
一、贵州汉墓出土灯具地域 293
二、贵州汉墓出土灯具类型 297
三、灯具分布与郡县地理 301
四、小结 303
第四节 贵州汉墓出土的陶塑模型明器 305
一、陶塑模型明器分类 306
二、陶塑模型制作工艺 313
三、陶塑模型反映的贵州汉代世俗家居生活 315
四、小结 318
第五章 夜郎故地田野追寻 319
第一节 威宁中水遗址2004—2005年发掘 319
一、中水考古历程 320
二、鸡公山的神秘坑 322
三、祭祀活动中心的界定 323
四、高原上的远古农业部族 325
五、一个新考古学文化的辨识 326
六、文化发展序列的初步建立 329
第二节 毕节青场遗址2008年发掘 331
一、田野考古收获 331
二、出土遗物管窥 335
三、与周边遗存相互关系观察 336
第三节 赫章可乐考古散记 338
一、初进可乐 339
二、再进可乐 339
三、参加可乐第九次发掘 340
四、领队可乐第十次发掘 343
五、配合大遗址保护的可乐考古工作 345
第四节 六盘水市2012—2013年夜郎考古调查 346
一、穴居的部落 346
二、山顶上的聚邑 349
三、谷坝中的村寨 351
四、几点认识 352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