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经济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关银,罗晓梅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6672871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次系统揭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分析方法,全面阐明了我们党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军事哲学、政治哲学向社会经济哲学的转变和跨越、重点分析和评价了邓小平理论中蕴……

第一章 从军事哲学向经济哲学的飞跃:从理念上支撑了现代化建设的20多年的辉煌成就 1

第一节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事哲学创新到经济哲学创新 2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实践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哲学理论的同等相关性分析 12

第三节 现代化建设实践对经济哲学的创新性发展分析 20

第四节 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被发展了的经济哲学自身的逻辑分析 24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理论硬核”生产力理论:标志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实现了从政治哲学向经济哲学的飞跃 30

第一节 革命党的政治革命哲学及其在建国后被延续运用的经验教训分析 30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经济哲学智慧 37

第三节 从党的路线的经济哲学内涵,看党的行动中指导思想的嬗变 56

第三章 消除二元社会结构的哲学智慧: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和农业经济的产业化链接中,避免“羊吃人”的悲剧在实践中重演 64

第一节 农村改革的实践自身创造力的哲学智慧:古老家庭模式嵌入现代责任制的效率内核,家庭联产责任制平台上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创新 65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率机制的本质分析:“双层经营”是土地公有性质基础上的农业财富创造中家庭活动与社会活动结合的体制 77

第三节 解决农业基本问题“生活”和“增收”矛盾的哲学智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92

第四章 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基础观向法定产权观的飞跃:初级阶段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创新 101

第一节 初级阶段基本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石:从意识形态的先验产权观向法律承认的现实即实践产权观的飞跃 102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模式的反复选择与对经济制度认知平台的位移的哲学智慧 110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曲折成长和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的创新 123

第四节 资本市场的扩展和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性具体的把握 129

第五章 以社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使政府、市场和企业形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合力 141

第一节 从社会经济学理论的视野看,政府、市场和企业都是经济发展的条件 141

第二节 确立“市场君主”地位是智慧地把握现代社会经济的社会内部性规定的基础 153

第三节 从革命党政权观向执政党权力观的飞跃:“全能政府”向“有限服务政府”的转型 162

第四节 发展载体的智慧性选择: “法人组织”的定位和企业经济功能发挥 168

第六章 对现代化建设自身逻辑的智慧把握:落后大国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和区域有序开发理论 175

第一节 对和平发展时代经济趋势的智慧把握:特区建设和世界经济结构布局及调整理论 175

第二节 经济学的稀缺与效率理论在实践中的智慧运用:东部沿海经济带的形成 187

第三节 对经济战略全局充满了哲学智慧的把握和驾驭: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生产力梯度转移规律的创新实践 191

第四节 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把握的新飞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02

第七章 对市场经济的社会前提的哲学智慧把握:社会结构再造和市民社会理论 206

第一节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呼唤对现存社会的认知哲学智慧:从臣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对立中,把握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不可分割的关系 207

第二节 对传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的实践路径的智慧把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依法建构 214

第三节 现代化的进程与创新活力的激发 228

第四节 村民自治、社区自治是中国市民社会生活的平台 235

第八章 现代化建设的哲学理念:从人是因素到以人为本的飞跃 243

第一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富经济哲学智慧的创造 244

第二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对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极性因素的更理性、具体的把握 249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哲学智慧的新飞跃 259

第九章 从阶级国家观向法权国家观的飞跃: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 267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创新及其经济哲学底蕴 267

第二节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哲学的价值证明:“一国两制”被香港、澳门的实施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285

第三节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在特殊对象上的与时俱进运用:台湾情况的特殊性和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292

第十章 马克思对近代时代战略把握的“世界历史”理论的运用:与国际环境紧密结合的现代化建设 306

第一节 实践的时代坐标的哲学智慧把握:近代社会以来是现代化的时代和世界历史的理论 307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实践横向关系的哲学智慧: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对国情特色的确认和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并存 319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世界性效应的智慧选择:在经济全球化中走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 330

主要参考书目 343

后记 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