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卷 2
《大学》是怎样一部书 2
第一课 3
三纲领 3
典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
第二课 6
八条目 6
典故·一室不治难为家国天下 8
第三课 9
修身为本 9
典故·君欲治 从身始 10
第四课 11
明明德 11
典故·羊续悬鱼 13
第五课 14
作新民 14
典故·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16
第六课 17
止于至善 17
典故·善始善终 20
第七课 21
知本 21
典故·齐威王行赏罚 22
第八课 23
致知在格物 23
典故·守仁格竹 25
第九课 26
诚其意 26
典故·甄彬还金 28
第十课 29
修身在正心 29
典故·我心有主 30
第十一课 31
齐家在修身 31
典故·黄羊举贤 33
第十二课 34
治国必先齐家 34
典故·善应孝母 36
第十三课 37
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 37
典故·桓公罪己恤民 39
第十四课 40
宜其家人 以教国人 40
典故·马太后拒封外戚 42
第十五课 43
平天下在治国 43
典故·晏子谏景公行善 45
第十六课 46
得众则得国 46
典故·载舟覆舟 48
第十七课 49
财散则民聚 49
典故·冯谖免债聚民 51
第十八课 52
善则得之 52
典故·不贪为宝 54
第十九课 55
忠信以得之 55
典故·叔向不隐于亲 58
第二十课 59
国以义为利 59
典故·一钱太守 61
中庸卷 64
《中庸》是怎样一部书 64
第一课 65
率性修道 65
典故·君子有三畏 66
第二课 67
戒惧慎独 67
典故·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68
第三课 69
中和位育 69
典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0
第四课 71
君子时中 71
典故·嫂溺叔援 72
第五课 73
至德鲜能 73
典故·羊祜之德 74
第六课 75
过犹不及 75
典故·满覆虚攲中正 76
第七课 77
道其不行 77
典故·不得中行 必也狂狷 78
第八课 79
执两用中 79
典故·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80
第九课 81
择中持守 81
典故·请君入瓮 82
第十课 83
得善服膺 83
典故·孔颜乐处 84
第十一课 85
中庸难能 85
典故·柳下惠直道而事人 86
第十二课 87
和而不流 87
典故·匹夫之勇 89
第十三课 90
不废不悔 90
典故·许由洗耳 92
第十四课 93
道费而隐 93
典故·尧天舜日 95
第十五课 96
道不远人 96
典故·既往不咎 98
第十六课 99
素位而行 99
典故·易牙乱政 101
第十七课 102
行远自迩 102
典故·欲速则不达 103
第十八课 104
诚不可揜 104
典故·晏殊不欺 106
第十九课 107
大德受命 107
典故·能和以孝的舜帝 109
第二十课 110
文王无忧 110
典故·文王访贤 112
第二十一课 114
继志述事 114
典故·周公还政 116
第二十二课 117
为政在人 117
典故·爱屋及乌 119
第二十三课 120
达道达德 120
典故·绝缨会 122
第二十四课 123
为政九经 123
典故·修文德以来之 126
第二十五课 127
事豫则立 127
典故·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129
第二十六课 130
择善固执 130
典故·季扎挂剑 131
第二十七课 132
学行弗措 132
典故·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34
第二十八课 135
自明诚教 135
典故·私易一子 心迹可畏 136
第二十九课 137
与天地参 137
典故·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138
第三十课 139
至诚能化 139
典故·管鲍善交 140
第三十一课 141
至诚如神 141
典故·础润而雨 142
第三十二课 143
成己成物 143
典故·阳货欲见孔子 145
第三十三课 146
至诚无息 146
典故·周之至德 148
第三十四课 149
既明且哲 149
典故·明哲保身 151
第三十五课 152
愚好自用 152
典故·愚人食盐 154
第三十六课 155
誉于天下 155
典故·民无信不立 157
第三十七课 158
并行不悖 158
典故·出类拔萃 159
第三十八课 160
至圣配天 160
典故·高山仰止 至圣孔子 162
第三十九课 163
智达天德 163
典故·尽善尽美 164
第四十课 165
无声无臭 165
典故·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168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170
中国陶瓷文化欣赏 170
编者按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