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的时代 1
1.1“纸器时代”:即将翻过的一页 1
1.2无纸时代:未来的数字文明 8
1.3数字时代:今天的过渡阶段 10
2新的对象 14
2.1乱花迷人眼:数字文件与档案的名称 14
2.1.1电子文件 14
2.1.2电子记录 15
2.1.3电子证据 15
2.1.4电子数据 16
2.1.5电子数据交换 16
2.1.6数据电文 16
2.1.7数字资源,数字信息资源 17
2.1.8数字遗产 17
2.1.9数据 18
2.1.10机读文件 18
2.1.11电子公文 18
2.1.12电子邮件 19
2.2庐山真面目:认识电子文件 19
2.2.1以二进制代码记录和表示 19
2.2.2文件的一种类型 20
2.2.3外延非常丰富 20
2.2.4具有独特的特点 21
2.2.5与电子档案的关系 22
2.3举杯邀明月:电子文件的元数据 23
2.3.1含义:数据的数据 23
2.3.2作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血液” 26
2.3.3关系:电子文件、元数据、背景信息“成三人” 27
2.3.4使用:标准制定、系统引用、管理维护 29
2.4江春入旧年:新型电子文件归档对象 31
2.4.1政府网站文件 32
2.4.2社会媒体文件 34
2.4.3程序文件 35
2.4.4微观文件 36
3新的问题 38
3.1法律地位问题:关于“原始性”与“原件”的困惑 38
3.2长期保管问题:记忆黑洞与数字考古 40
3.3归档管理问题:体制束缚、策略掣肘与规则失范 44
3.3.1体制束缚 44
3.3.2策略掣肘 47
3.3.3规则失范 48
3.4安全问题:相伴相生、如影随形 49
3.4.1信息安全 49
3.4.2安全保密 49
3.4.3载体安全 50
3.4.4管理系统安全 50
3.4.5网络安全 50
3.4.6物理安全 51
3.4.7安全管理 51
3.4.8安全销毁 52
3.5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新世纪的一场革命 52
4新的思想 55
4.1前端控制思想 56
4.1.1源起:加强对电子文件的档案控制 56
4.1.2含义:档案控制始于开端 57
4.1.3内容:起始点、跨部门与连续性 58
4.1.4作用:真实、安全与凭证价值 58
4.1.5联系:有关的理论与思想 60
4.2大文件思想 63
4.2.1内容:档案也是文件 63
4.2.2传统:文件是档案的前身 63
4.2.3雏形: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引进 64
4.2.4深化: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 65
4.2.5争议:以档为本还是文档一体 66
4.3国家战略思想 67
4.3.1源起:全国的宏观思维和战略应对 67
4.3.2含义:国家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思路 68
4.3.3发展:从理论性概念到实质性启动 68
4.3.4我国:总体目标、基本特点与重点任务 69
4.3.5国际:英、美、澳、加的国家战略 70
4.3.6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71
4.4大数据思想 72
4.4.1含义:数量规模巨大 72
4.4.2特点: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72
4.4.3作用:未来的石油 73
4.4.4处理:特殊的技术 74
4.4.5释疑:为什么是思想 75
5新的技术 77
5.1技术体系:保存管理、捕获、仓储、存储管理和访问 77
5.2工作流技术:保存管理技术之一 78
5.2.1技术概要 78
5.2.2工作流技术与电子文件管理 81
5.3数字签名技术:捕获技术之一 86
5.3.1技术概要 86
5.3.2数字签名技术与电子文件管理 88
5.4 XML技术:仓储技术之一 92
5.4.1技术概要 92
5.4.2 XML技术在文件与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94
5.5备份技术:存储管理技术之一 102
5.5.1技术概要 102
5.5.2备份技术与电子文件管理 106
5.5.3电子文件备份策略 106
5.5.4电子文件备份的执行与实现 109
5.6 RSS技术:访问技术之一 112
5.6.1技术概要 112
5.6.2 RSS技术与电子文件管理 115
5.7云计算:新的技术环境 117
5.7.1技术概要 117
5.7.2云计算与电子文件管理 119
6新的法规 125
6.1含义:电子文件法律规范 125
6.2案例:美国一场删除电子邮件的官司 126
6.3作用:标准先行、法规保障 128
6.4国际:电子文件立法情况 128
6.5我国:电子文件立法情况 131
6.6内容:需要法规予以规范的问题 133
6.6.1电子文件的证据能力 133
6.6.2电子文件的证明力 138
6.6.3电子文件的知识产权 142
6.6.4电子文件的隐私权 144
6.6.5电子文件安全 146
6.7关系:法际关系协调原则 149
6.8《电子签名法》: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 149
6.8.1什么是电子签名 150
6.8.2《电子签名法》立法初衷 150
6.8.3电子签名的国际立法情况 151
6.8.4《电子签名法》的内容 151
6.8.5《电子签名法》的作用 151
6.9《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战略的初启 152
6.10《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正式纳入档案管理领域 153
7新的模式 156
7.1中国:双套制归档模式 156
7.2丹麦:典型的单套制归档模式 159
7.3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分布式的归档保管模式 160
7.4美国联邦政府:ERA的中性格式保管模式 163
7.5加拿大联邦政府:国家文化与历史遗产管理体系 166
7.6启示:我国电子文件归档和保管模式的未来发展 167
7.6.1单套归档是大势所趋 167
7.6.2中央一级要有既定的保管模式 167
7.6.3要明确电子文件管理需求标准 168
7.6.4要以付诸实践为主要目标 168
7.6.5要结合国情解决电子文件管理核心问题 169
8新的策略 170
8.1引子:保存人类文明档案的诺克斯地堡 170
8.2内容:保存策略 171
8.2.1刷新 172
8.2.2迁移 172
8.2.3仿真 174
8.2.4风干 175
8.2.5封装 176
8.2.6技术保存 180
8.2.7载体转换 181
8.3关键: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182
9新的流程 184
9.1传统文档流程:内容与问题 185
9.1.1功能分散 186
9.1.2相对封闭 186
9.1.3文档分治 187
9.2电子文件流程:变革与重构 188
9.3国家整体流程:“保存即归档” 190
9.3.1流程描述 190
9.3.2文件传输 195
9.3.3核心机构 196
9.3.4流程功能 196
9.4电子文件流程:变革的内容 199
9.4.1归档时间变革 199
9.4.2归档范围变革 199
9.4.3鉴定时机变革 200
9.4.4鉴定内容变革 202
9.4.5保管期限表变革 202
9.4.6整理方法变革 203
9.4.7业务流程时序变革 204
9.4.8文档界限变化 204
9.4.9归档实施时间变化 204
10新的体制 206
10.1政务流程再造 206
10.2确立文档一体的全程管理体制 207
10.3新型文档一体化管理机构构想 209
10.3.1职能构想 209
10.3.2作用构想 211
10.3.3角色构想 213
10.4当前部分文档管理机构建设情况 216
10.4.1档案馆 216
10.4.2数字档案馆 216
10.4.3数字图书馆 217
10.4.4政府信息中心 218
10.4.5电子文件中心 219
10.4.6备份中心 220
10.4.7文件中心 221
10.5当前文档管理机构关系辨析 222
10.5.1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 222
10.5.2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 226
10.5.3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 228
10.6当前文档管理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231
10.6.1文档分治 先天不足 231
10.6.2内涵模糊 关系不清 231
10.6.3多头无序 职责不明 232
10.7新型文档一体化管理机构的未来建设 232
10.8新型文档一体化管理机构的未来发展 234
10.8.1文档一体的管理机构 234
10.8.2兼任电子签名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234
10.8.3兼具管理、技术与服务功能 235
10.8.4建立起整体运作体系 236
10.8.5维护国家数字记忆 236
11新的系统 237
11.1含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 237
11.2特点:元数据、网络、捕获、全程管控 238
11.2.1具有完备的元数据体系 239
11.2.2具有完备的网络功能 239
11.2.3具有捕获功能 240
11.2.4具有全程管控能力 241
11.3功能:各阶段功能设想 244
11.3.1生成阶段功能 244
11.3.2处理阶段功能 244
11.3.3归档、整理阶段功能 245
11.3.4维护功能 245
11.3.5检索利用功能 246
11.3.6保存功能 246
11.3.7最终处置功能 247
11.3.8一般功能 247
11.4要求:系统基本要求 247
11.5开发模式:流程优化、标准引导、整体设计 248
11.6作用:电子文件管理的终极解决之道 250
12新的服务 251
12.1网络化:综合服务创新 251
12.1.1服务内容创新 252
12.1.2服务范围创新 253
12.1.3服务方法创新 255
12.1.4服务工具创新 257
12.2 Web2.0:新的服务方式 259
12.2.1 Web2.0与Web2.0应用 260
12.2.2 NARA的Web2.0应用 261
12.2.3 NARA的Web2.0应用给我们的启示 273
12.3多元化:新的服务模式 276
12.3.1档案信息推销模式 276
12.3.2档案信息传播模式 276
12.3.3档案信息编研模式 277
12.3.4全文信息推送模式 277
12.3.5自助信息服务模式 277
12.3.6学科信息门户模式 278
12.3.7参考咨询模式 278
12.3.8专家指导模式 278
12.3.9定题检索模式 278
12.3.10信息导航模式 279
12.3.11多方合作模式 279
12.3.12无线网络模式 279
12.4个性化:新的服务方向 280
12.5知识化:新的服务理念 282
12.6平民化:新的服务思想 285
12.7整体化:新的服务体系 286
结束语 289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