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再思毛泽东 1
第二章 方法论问题一: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文本的再思考 12
经验主义:阐述与批判 14
毛泽东文本:读者的作用 18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系谱的问题 20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分期的问题 27
结论 34
第三章 方法论问题二: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35
存在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吗? 3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吗?如果是,又是哪种? 41
结论 49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中的工人阶级与农民(1923—1945) 51
联合农民(1923—1927) 56
农村革命(1927—1930) 61
工人阶级力量与建立政权(1931—1934) 67
抵抗与改革(1937—1945) 77
结论 80
第五章 政治和构想: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分期与未来思想(1937—1945) 85
中国传统中的历史分期和未来思想 88
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历史分期与未来 91
毛泽东思想的双重分期:“三时代”和“五阶段” 95
历史性未来:永久和平时代,共产主义时代 100
政治和构想:未来对现在的影响 106
结论 110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中社会革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112
基于对毛泽东三宗文献的研究(1937—1940) 112
《矛盾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14
《论一党专政》:阶级与政治 118
《新民主主义论》:经济、政治、文化 120
“根据”:经济和政治 123
“政治”与阶级斗争的调整 128
“政治”与政府的作用 131
文化的历史作用 133
政治与意识形态 137
结论 139
第七章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1
毛泽东与科学:普遍性与特殊性 143
毛泽东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 147
第八章 通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毛泽东(1949—1969) 156
毛泽东对1955年至1956年事件的回答 158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60
“不断革命” 163
“大跃进” 164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 168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和“文化大革命” 171
结论 176
第九章 从和谐转向斗争、从永久的和平转向“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思想中变化的未来 178
悲观主义和革命斗争: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 181
矛盾的普遍性和无限的生产力 184
“大跃进”中的“乌托邦主义” 186
“文化大革命”:告别乌托邦 188
从和谐到斗争,从永久和平到“文化大革命” 189
注释 193
参考文献 255
索引 271
译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