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的功夫理论与形上思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杜保瑞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9862540718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篇 刘蕺山的功夫理论 7

第一章 导论 7

第二章 从慎独说到《中庸》诠释系统的建立 11

第一节 蕺山诠释《中庸》思想的理论脉络 11

第二节 慎独功夫的理论入径 12

一、以静存说慎独 13

二、以《大学》八目说慎独 14

三、以所有儒学功夫义理说慎独 16

四、以《中庸》识天命之性及致中和说慎独 18

第三节 慎独说的重要理论内容 19

一、由独说慎独的本体及功夫 20

(一)从濂溪思想脉络诠释独的功夫及本体 20

(二)在《中庸》诠释脉络裡对独的讨论 21

(三)在《大学》诠释脉络裡对独的讨论 22

二、独体思想的义理开展 24

(一)独体与独 24

(二)独体是微 24

(三)独体是天命之性 25

(四)独体之动静问题 28

三、独知思想的批评与展开 29

(一)蕺山评朱子之言独知 29

(二)独知之知好恶一机及独知为天命 33

(三)独知与诚明 35

(四)独知与良知 35

四、从独位再释独 36

第四节 蕺山对《中庸》首章其它思想之诠释 37

一、性、道、教 38

二、不睹不闻 41

三、隐见显微 43

(一)隐见显微与慎独理论 44

(二)由微之显 45

四、喜怒哀乐 46

(一)喜怒哀乐是性 47

(二)喜怒哀乐之流行 49

五、已发、未发、中和 51

(一)中在喜怒哀乐脉络下的本体意涵 51

(二)中与和的体用关系 53

(三)已发、未发之谛义及其与功夫的关系 55

六、致中和与天地位万物育 60

第三章 从诚意说到《大学》诠释系统的建立 65

第一节 蕺山诠释《大学》思想的理论脉络 65

第二节 从知止说诠释《大学》经文 66

一、以知止摄三纲 67

二、以知止摄八目 68

三、以修身为本 69

第三节 从诚意说到《大学》诠释系统之开展 71

一、由修身为本到诚意为本的理论推衍 71

二、格致与诚意功夫的两层意义 73

三、诚意说中之八目关系 77

(一)由诚意到平天下功夫过程之实义 77

(二)八目功夫之彼此体用对待关系 78

四、诚意说中之诚意与意的本体理论 80

(一)诚意之好善恶恶义及毋自欺义 80

(二)诚意之意即天命之性 81

(三)意为心之所存非所发 82

(四)意为心之体、心之主宰及心为天意为帝 84

(五)意是微、是几 86

(六)意念之别 87

第四节 蕺山对四句教及良知说的批评 89

一、蕺山对四句教的批评 90

(一)意之本体有善无恶 91

(二)意之发动好善恶恶 97

(三)心之流行有善有恶,心之藏寂无善无恶 100

二、蕺山对「良知说」的批评 103

(一)中年对「良知说」的解释 104

(二)蕺山对良知说的批评 107

(三)以明德批评良知 111

第四章 从主静立人极到周濂溪诠释系统的建立 115

第一节 蕺山诠释濂溪思想的理论脉络 115

第二节 主静立人极 116

一、立人极的义理说明 116

二、主静功夫之概念厘清 120

第三节 与主静立人极相关之功夫思想 124

一、无欲故静 124

(一)何谓无欲 124

(二)何以无欲故静 125

(三)无欲之方 126

二、主敬 127

(一)敬与主静 127

(二)敬为诚之功夫及以无事、不著力言敬之功夫 130

三、涵养与省察 132

(一)涵养与省察之实义 132

(二)涵养与静存、主静之关系 135

第四节 蕺山对《太极图说》的诠释 138

一、无极而太极 140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141

第五节 蕺山对《通书》的诠释 148

一、诚 148

(一)诚之通复 148

(二)诚无为 151

二、几 151

(一)几善恶 152

(二)见几而作 153

(三)诚神几 154

第五章 结论 157

第二篇 刘蕺山的形上思想 173

第一章 导论 173

第二章 一元流行的气化宇宙论 175

第一节 理在气中的气化宇宙论 175

第二节 气化流行的实义 177

第三节 气化流行中之天人感应之道 180

第四节 感应之道的形式条件——虚而能应 182

第三章 形上形下合一的世界观 187

第一节 形上形下合一 187

第二节 道器合一 189

第三节 性气合一 190

第四章 人在形上学理论中的定位 193

第一节 同理的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194

第二节 同体的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196

第三节 破生死观及除私我见 198

第四节 人在形上学理论中的定位 202

第五章 融贯的本体论 207

第一节 人心与道心合一 208

第二节 心性合一 209

第三节 心之性情 211

第四节 本体融贯 212

第六章 形上思想中的功夫理论特色 217

第一节 恶在宇宙论中缺乏存在基础 218

第二节 气化流行中功夫作用过程的宇宙论意义 224

第三节 功夫理论中之特色 227

一、功夫与本体不分 227

二、体用合一 229

三、功夫之一贯 230

第七章 结论 231

主要参考书目 239

附录 241

附录一 刘蕺山著〈中庸首章大义〉全文 241

附录二 刘蕺山著作年代简表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