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贫国难少年时 1
第一节 秀美的故乡 1
第二节 苦涩的童年 2
第二章 国破山河在 8
第三节 投笔从戎 8
第四节 在大别山上 11
第五节 挽留马团长 13
第三章 东进铁流涌 16
第六节 开城桥的日日夜夜 16
第七节 半塔旌旗飘寨头 21
第四章 敌后斗争七年间 24
第八节 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 24
第九节 日寇“扫荡”与我“反扫荡” 26
第十节 粉碎反动暴乱 30
第十一节 春荒向大户借粮——农民运动 31
第十二节 聆听刘少奇、邓子恢作报告 32
第十三节 同张劲夫一起搞农村调查 35
第五章 八千里路风和雪 38
第十四节 挺进东北 38
第十五节 紧急号外 38
第十六节 奉命北上 39
第十七节 临沂盛会 40
第十八节 海上十日 41
第十九节 踏上东北大地 43
第二十节 席地而卧 44
第二十一节 在煤炭车上 45
第二十二节 夜进哈尔滨 46
第二十三节 夜擒敌特 47
第二十四节 泰来遇险 48
第二十五节 白城保卫战 50
第六章 草原烽火马蹄疾——剿匪反霸斗争的一个侧面 54
第二十六节 组织铁路工人自卫队 54
第二十七节 洮河北岸的斗争 55
第七章 土地制度革命 59
第二十八节 农村土地占有和阶级关系 59
第二十九节 离开城市,深入农村 60
第三十节 “扫堂子”与“煮夹生饭” 62
第八章 农业生产热潮滚动 65
第三十一节 辽吉根据地和洮河两岸的农业生产 65
第三十二节 怀念中共辽吉省委暨陶铸同志 72
第九章 青年与建设青年团 77
第三十三节 为发展十万团员而奋斗 77
第三十四节 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81
第三十五节 访问原苏联 87
第三十六节 传达 88
第十章 农村改革路 92
第三十七节 互助合作与公社化 92
第十一章 三千里锦绣江山 95
第三十八节 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95
第十二章 四清与社教 99
第三十九节 到通河 99
第四十节 怀念欧阳钦 99
第四十一节 当时龙江的农村经济 102
第十三章 十年风雨 104
第四十二节 六月飞霜 104
第四十三节 劫遭八月 106
第四十四节 正直敢言的李力安 109
第四十五节 吕涛的担心 109
第四十六节 步步升级 110
第四十七节 日记何罪 111
第四十八节 所谓“老子反动儿背叛” 113
第四十九节 黑白颠倒 113
第五十节 人间尚有真情在 115
第五十一节 邹问轩之死 116
第五十二节 难忘双城希勤村劳动农民 119
第五十三节 “么四队”囚房片断 121
第五十四节 押送柳河 123
第五十五节 强迫劳动,再经考验 125
第五十六节 山下山上继续挨批斗 130
第五十七节 故人相见“不相识” 131
第五十八节 所谓“羊城暗哨” 132
第五十九节 铁骨铮铮杨易辰 133
第六十节 所谓“最后一击” 134
第六十一节 星星,月亮盼来了 135
第六十二节 终归 136
第十四章 “官”复原职 138
第六十三节 昔阳全国学大寨会邓小平当场顶江青 138
第六十四节 参加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 140
第六十五节 赴京为下乡知青住房呼吁 141
第十五章 京华十八载 143
第六十六节 全国农机化三次代表会 144
第六十七节 参加四千人讨论《决议草案》 146
第六十八节 经济调整时期恢复发展农业的建议 147
第六十九节 两次赴北美作现代化农业考察 151
第七十节 发展多种经营与改革商业流通体制的建议 177
第十六章 老年人与老干部 182
第七十一节 对八十位退下来老干部的调查 182
第七十二节 劳动人事部的肯定 186
第七十三节 老干部六项重要作用 188
第七十四节 老同志的幸运——适逢其时 190
第十七章 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的七年 193
第七十五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理论研究 193
第七十六节 2000年粮食问题展望及战略措施建议 200
第七十七节 对乡镇企业应刮目相看 207
第七十八节 地区经济战略和工业发展的研究 210
第十八章 故乡情恋 212
第七十九节 心灵之歌 212
附录一 人生随想 215
附录二 经济管见 217
作者大事记 386
后记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