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
一、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1
(一)从科举到学堂: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1
(二)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演进 6
二、民国初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高等教育 7
(一)民国初期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7
(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 12
(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和衰退 13
(四)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16
三、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 19
(一)新中国成立初高等教育的重新起步与发展 19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 23
(三)“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的本科教育发展 24
第二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发展与实践 28
一、高等教育地方化的相关概念 28
(一)地方、地方化与高等教育地方化 28
(二)地方高等教育 29
二、西方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历史与经验 30
(一)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历史演变 30
(二)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地方化的经验借鉴 36
三、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历史发展 38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探索 38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发展 39
第三章 跨世纪以来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 43
一、跨世纪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启动 43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与战略选择 43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47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模式与增长途径 49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地方化趋势 50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50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地方化 51
(三)区域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54
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 56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56
(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58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区域分布与发展现状 59
第四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66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 66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意义 66
(二)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与途径 68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的途径 71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的界定 71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的模式 71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的途径 73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成功经验 75
四、美国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的成功经验 76
(一)学校类型多样化,满足不同需求 77
(二)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77
(三)服务企业,合作共赢 78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8
(五)北卡州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范例 79
第五章 管理体制与资源依赖结构 81
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改革 81
(一)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结构调整 81
(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 82
二、地方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与体制创新 86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成效 86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体制 87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投资体制 90
(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90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92
(三)化解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经费难题的途径 95
四、美国公立大学获取资源的途径与启示 97
(一)美国公立大学获取资源的途径 97
(二)借鉴与启示 98
第六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101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 101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101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 105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 106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战略规划的制定与管理 108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制定发展战略的社会环境和基本要素 108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 110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目标与任务 112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初期制定发展战略的背景 112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目标 113
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15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关系 115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18
五、国外大学发展战略的管理与借鉴 121
(一)国外大学校长谈大学发展战略 121
(二)国外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管理案例 127
(三)国外大学战略发展规划对我国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启示 133
第七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 136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136
(一)文化的内涵 136
(二)文化与教育 137
(三)文化与大学 138
(四)大学文化的内涵 139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139
(一)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对于高等院校的普遍意义 139
(二)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独特意义 141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构想 149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则 149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措施 153
第八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 159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 159
(一)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内涵探源 159
(二)专业与专业建设的内涵探析 161
(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互关系 163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 166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意义 166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 168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171
(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174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 176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意义 176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178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原则与措施 181
(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特点及其启示 187
第九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191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191
(一)师资欠缺的压力得到较大缓解,但总量仍显不足 193
(二)学历、职称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年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 194
(三)重规模轻质量、重引进轻培养 196
(四)骨干教师时有流失,师资队伍稳定压力较大 196
(五)教学、学术团队建设相对滞后 196
(六)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和健全 197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197
(一)外部因素分析 197
(二)内部因素分析 198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与实践探索 200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 200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
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绩效管理 204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5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健全师资绩效管理机制的意义 205
(三)建立有效的师资绩效管理机制 207
(四)“全方位”师资绩效考核法 209
第十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创新 215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与治理结构 215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涵 215
(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216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原则 218
(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 218
二、高等教育管理与治理 219
(一)高等教育管理系统 219
(二)高等教育管理与治理理念 220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222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管理理念 222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本科教育管理 223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管理模式 223
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规范管理与管理创新 225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组织结构特点 225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226
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229
(一)学分制运行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 230
(二)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与监控保障机制 234
六、国外大学治理结构与管理特点 238
(一)学校层面治理结构与特点 238
(二)学院层面管理模式与特点 241
(三)学习与借鉴 243
第十一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45
一、本科教育的教育理念 245
(一)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 245
(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247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49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50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50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51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256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256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57
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260
(一)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60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261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65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265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的理念与思路 267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的保障与措施 270
六、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71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271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构成与实施 273
(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 276
第十二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指导 278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构成特点 278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源具有地域性 278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高考成绩特点 279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农村生源比例高 281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28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形势分析 281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285
(三)提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的对策 288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291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体系 291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就业教育体系 291
(三)构建以服务和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工作体系 292
(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 293
四、国外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特点与经验 295
(一)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295
(二)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297
(三)英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298
(四)国外大学就业指导对我们的启示 299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评估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发展 300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与改革走向 300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 300
(二)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改革走向 302
二、高等教育评估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304
(一)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 304
(二)评估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激励与约束 305
(三)评估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08
三、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研究综述 310
(一)指导思想、目的、价值取向 310
(二)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指导原则、基本思路 311
(三)高等学校分类与评估模式及框架 312
(四)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构想 313
(五)第Ⅲ类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6
(六)几点体会 316
四、美、英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与启示 318
(一)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与改革趋势 318
(二)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与价值取向 322
(三)美、英高等教育评估的借鉴与启示 324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