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理论依据 1
(一)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2
(三)选题创新之处 54
二、选题研究方案 57
三、选题研究基础与条件 59
第一章“道统”与“法统”概说 60
一、“道统”及其形成 60
(一)先秦 60
(二)西汉 64
(三)有唐 66
(四)有宋 68
(五)小结 77
二、“法统”内涵及其特征 77
(一)政权的正当传承 77
(二)法家法治思想 79
(三)内在法文化精神 80
(四)权力的法律依据 82
(五)“六法全书”体系 83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时期的道统问题 86
一、被淹没的“斯文”道统:欧阳修、苏轼与理学家竞争的“败北” 86
(一)欧、苏“斯文”道统的源起 87
(二)欧、苏道统的“致道”主张 92
(三)欧、苏“斯文”道统的隐沦 95
二、举动有节,自强自治:从道统经典《周易·乾卦》阐释中看儒家的精英管理策略 103
(一)“君子”内涵随《乾》卦主题的衍化 104
(二)有节制的“自强不息” 111
(三)有反思的“功成身退” 117
第三章 道统的整理与反思,法统的酝酿与萌生 123
一、裂纹美瓷:道统的裂变与法统的不变 123
(一)悬谈 123
(二)确立与反叛 126
(三)启蒙与新变 131
(四)矛之锋芒 135
(五)盾之坚固 136
(六)长城高筑 140
二、梁启超对中国“法统”的认识与重构 146
(一)梁启超对古代法律传统的认识 146
(二)论“新法统”的构建 156
(三)论新法统在“宪法”层面的运用 161
第四章 分崩离析:道统的解体与法统的摇晃 165
一、外交撼动 165
(一)问题暴露 165
(二)痛苦“心得” 171
二、“金字塔”逐层坍塌 172
(一)农民:江山不作千年计 173
(二)士大夫之“第一梯队” 176
(三)士大夫之“后续梯队” 181
第五章 道统的批判继承,法统在剧变中建立 205
一、道统与法统的交融:孙中山对民国法统的建构与维护 205
(一)“行易知难”思想的确立 207
(二)“三步走”的革命方略 208
(三)宣誓“形式”与心理养成 210
(四)除害宜急,实业振起 211
(五)与保皇派的思想争夺 213
(六)不断完善的“三民主义”:以民族主义为考察核心 216
二、新文化运动的缩影:最后—维纲纪的突破与女权步入“正轨” 228
(一)悬谈:《镜花缘》不争“女权” 228
(二)“舶来”的平等 233
(三)呼唤“良母氏” 236
(四)“非礼”尽言 239
(五)“理想”模式 243
(六)《新青年》“女子问题”相关篇目统计 248
参考文献 253
致谢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