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上篇 生态文明的问题视阈 19
第一章 生态文明的概念建构 19
一、全球问题的文明悖论 19
二、生态科学的理论提升 25
三、生态战略的实践整合 30
四、生态思潮的话语融合 36
五、特色理论的开拓创新 49
第二章 生态文明的研究方法 58
一、文明研究的实践视野 58
二、文明研究的过程视野 66
三、文明研究的结构视野 73
四、文明研究的多样视野 81
五、文明研究的阶级视野 88
第三章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98
一、唯物史观的生态命运 98
二、生态议题的整体历程 105
三、生态理论的科学性质 118
四、生态理论的世界图景 127
五、生态理论的性别维度 133
第四章 生态文明的文化之根 143
一、生态文化的历史流变 143
二、生态危机的文化反思 151
三、中华农业的生态之基 158
四、中华医学的生态之法 166
五、中华伦理的生态之则 173
中篇 生态文明的理论规定 185
第五章 生态文明的发生机制 185
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185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 193
三、自然系统的社会进化 204
四、对象活动的双重效应 213
五、生态文明的建构原则 220
第六章 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 231
一、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 231
二、渔猎社会与生态文明 240
三、农业文明与生态文明 249
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 260
五、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268
第七章 生态文明的结构定位 279
一、社会结构与文明形式 279
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 288
三、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 297
四、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 308
五、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 317
第八章 生态文明的系统构成 328
一、生态文明的基础系统 328
二、生态文明的手段系统 338
三、生态文明的控制系统 345
四、生态文明的支柱系统 356
五、生态文明的目的系统 362
下篇 生态文明的实践指向 375
第九章 生态文明的小康目标 375
一、生态变革的中国之路 375
二、全面小康的生态构想 384
三、生态小康的社会根基 391
四、生态小康的现实选择 402
五、全面小康的永续愿景 410
第十章 生态文明的发展支柱 421
一、科学发展的生态建构 421
二、发展主题的生态创新 427
三、生态建设的辩证要求 438
四、生态建设的战略思维 447
五、环发问题的科学解答 455
第十一章 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 466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466
二、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475
三、中心之争的科学超越 483
四、人的发展的生态选择 492
五、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 501
第十二章 生态文明的制度依托 511
一、唯物史观的社会理想 511
二、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 519
三、和谐社会的生态选择 527
四、和谐社会的生态特征 535
五、社会进步的生态未来 545
主要参考文献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