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墀成,蔡虎堂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5609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哲学思想作为他们哲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发展。我们尝试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主要文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准则,参考其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分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进程的不同时期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力求比较系统地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 1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 14

第三节 研究的整体思路与主要观点 17

第一篇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源与流 25

第二章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考察 25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 2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环境危害 3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认知基础 42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53

第一节 对伊壁鸠鲁唯物主义的传承 53

第二节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57

第三节 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发展 63

第四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石:实践与交往 68

第一节 立足社会实践的生态哲学思考 68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交往性 73

第三节 交往实践的统一性 76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人文追求 79

第一节 真、善、美的价值维度的统一 79

第二节 人文关怀的基本向度 85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89

第二篇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95

第六章 人类现实的自然界 95

第一节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自然 95

第二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06

第三节 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 110

第七章 实践主体的“类”本性 117

第一节 主体的“类”本性的形成 117

第二节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121

第三节 实践主体的社会性 129

第八章 物质变换的异化与控制 134

第一节 物质变换的实践性 134

第二节 物质变换异化的社会批判 141

第三节 实现物质变换的调节控制 145

第九章 物质变换中的科学技术 150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150

第二节 科技进步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 156

第三节 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及其思考 161

第十章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 166

第一节 人类历史的自然基础 166

第二节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对社会发展的制约 173

第三节 人类实践水平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 180

第四节 人创造环境与环境创造人的统一性 187

第十一章 人与自然的和解 193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解的社会目的 193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路径 196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解的主导力量 199

第四节 文明的自觉发展 207

第三篇 文明自觉发展的探索 213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在中国 21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 213

第二节 20世纪末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 216

第三节 21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 219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在俄罗斯的传承 226

第一节 早期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 226

第二节 20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 239

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视域中的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251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研究 252

第二节 自然解放论:早期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258

第三节 人化自然论:中期及成熟时期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265

第四节 自然的控制: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整体梳理 270

第十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出发点 280

第一节 交往全球化的环境与环境保护 280

第二节 偏离目标的现实 286

第三节 我国环境、资源与生态的严峻现实 290

第十六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293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度 293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 301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09

第十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目的 324

第一节 社会目的的统一性 324

第二节 “两种和解” 3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是实现“两种和解”的制度保障 334

第四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狭义理解到广义理解的转型 340

主要参考文献 348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