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备考秘籍 1
第一节 招教考试形势分析 1
第二节 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探究 2
第三节 如何备考 7
第二篇 名师核心讲义 8
第一部分 教育学 8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8
第一节 教育概述 8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9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第二章 教育功能 21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21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21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26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32
第一节 教育目的 32
第二节 教育制度 41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47
第一节 教师与教师职业 47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 55
第三节 学生 57
第四节 师生关系 60
第五章 课程 63
第一节 课程概述 63
第二节 课程内容和资源 68
第三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含课程目标) 72
第四节 课程评价 75
第五节 课程管理 76
第六节 课程改革 81
第六章 教学 89
第一节 教学概述 89
第二节 教学过程 90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95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01
第五节 教学评价 106
第六节 教学模式 109
第七章 德育 112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12
第二节 德育过程 115
第三节 德育原则 117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19
第五节 德育教育模式 121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23
第一节 班主任 123
第二节 班级管理 127
第三节 班集体的培养 131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133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133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33
第三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135
第四节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136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139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139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过程 139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方法 141
第二部分 心理学 145
第十一章 心理学概述 145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45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与心理发展 146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48
第十二章 认知发展 150
第一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 150
第二节 注意 154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157
第四节 记忆 162
第五节 思维 169
第六节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175
第十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181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181
第二节 意志 186
第十四章 个性心理 191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191
第二节 能力 195
第三节 人格 202
第十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 213
第一节 群体心理 213
第二节 社会态度与社会影响 214
第三节 印象形成与人际交往 216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218
第十六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218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218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19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原则 220
第十七章 学习理论 222
第一节 学习概述 222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3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6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9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0
第十八章 学习心理 232
第一节 学习动机 232
第二节 学习策略 240
第三节 学习迁移 243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 248
第五节 技能的形成 255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259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64
第十九章 教学心理 271
第一节 教学设计 271
第二节 课堂管理 276
第二十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284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284
第二节 学生心理辅导 286
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 293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301
第二十一章 教育法基本理论 301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 301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 305
第三节 教育法律规范 306
第二十二章 教育立法、实施与监督 308
第一节 教育立法 308
第二节 教育法的实施 308
第三节教育法的监督 309
第二十三章 教育法律责任和救济 311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 311
第二节 教育法律救济 313
第二十四章 依法执教和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318
第一节 依法执教 318
第二节 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319
附录 主要教育法律法规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3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 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选) 333
教师资格条例(节选) 336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 33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4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节选)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