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3
第一章 本能主义者 3
早期的本能主义者 3
新本能主义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康拉德·洛伦兹 4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22
启蒙时期的环境主义 22
行为主义 22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23
行为主义与侵犯行为 31
关于心理学实验 34
挫折—侵犯说 54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异同 57
相同点 57
近期的一些观点 59
两种学说的政治背景与社会背景 61
第四章 精神分析对侵犯的了解 64
第二部分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 75
第五章 神经心理学 75
心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的关系 75
大脑与侵犯行为 79
侵犯行为的防卫作用 81
捕食与侵犯 83
第六章 动物行为 87
俘虏情况下的侵犯 88
野生环境中的侵犯行为 94
领土与支配权 99
其他哺乳动物的侵犯性 102
第七章 古生物学 108
人是不是同一个物种? 108
人是不是捕食动物? 109
第八章 人类学 112
“狩猎者——人”,是人类学上的亚当吗? 112
原始猎人——是富裕的社会吗? 127
原始人的战争 129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134
史前社会与“人性” 142
城市革命 143
原始文化中的侵犯性 149
对三十个原始部落的分析 149
破坏性与残忍性的证据 158
第三部分 各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 165
第九章 良性侵犯 165
前言 165
伪侵犯 168
防卫侵犯 174
第十章 恶性侵犯的前提 196
前言 196
人的天性 197
人类的存在需求与各种根植于性格的热情 208
性格根源的热情的发展条件 231
第十一章 恶性侵犯:残忍与破坏 246
表面侵犯 246
种种自发的形式 248
破坏性的性格:施虐症 257
第十二章 恶性侵犯:恋尸症 303
传统概念 303
恋尸症性格 308
对乱伦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假说 336
弗洛伊德的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与爱生性和恋尸性的关系 342
临床的/方法学上的原则 344
第十三章 恶性侵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恋尸症的实例 347
前言 347
希特勒的父母与早年生活 349
关于方法学上的一些说明 373
希特勒的破坏性 374
希特勒人格的其他方面 383
尾声 论希望 412
附录 弗洛伊德的侵犯性与破坏性学说 416
弗洛伊德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概念之演变 416
对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与爱洛斯学说的分析与批评 422
死亡本能的力量与局限 438
对该理论的实质批评 445
兴奋降低原则——快乐原则与死亡本能的基础 447
参考文献 455
出版后记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