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之脾 1
一、“脾土”之称源五行 2
二、脾胃之缘 4
脾需升,胃要降 4
脾属阴,胃属阳 5
脾喜燥,胃喜润 5
三、造血活气要靠脾 6
脾化生气血 6
脾统血 7
脾主四肢、肌肉 8
四、后天之本助高寿 8
五、看不见的足太阴脾经 10
脾经的循行 11
脾经联系的器官 12
脾经上的“维修点” 12
最佳按揉时间 14
六、脾的自我修复 14
认清脾的敌人 15
脾怎样实施自我修复 15
有些伤,让脾没法修复了 16
不同体质不同脾 17
一、气虚懒言,食不香 19
气虚质的特征 19
气虚质的成因 19
气虚质的调养 19
二、阴虚体瘦,便艰难 21
阴虚质的特征 21
阴虚质的成因 21
阴虚质的调养 22
三、阳虚怕冷,手脚凉 23
阳虚质的特征 24
阳虚质的成因 24
阳虚质的调养 24
四、痰湿困重,水不化 28
痰湿质的特征 29
痰湿质的成因 29
痰湿质的调养 29
五、湿热黏滞,味不散 32
湿热质的特征 32
湿热质的成因 32
湿热质的调养 33
六、气郁长叹,夜辗转 35
气郁质的特征 35
气郁质的形成 35
气郁质的调养 35
饮食养脾,以溉四方 37
一、谷菜果肉,合力养脾 38
五谷养脾 38
五菜充脾 40
五果助脾 42
五畜益脾 44
荤素搭配,营养全面 45
二、五时养五脏,脾胃守中土 47
各季饮食,皆关脾土 47
不同时节,饮食有别 48
气味调和,膳食平衡 51
三、茶道久远,茗香沁脾 52
茶的起源 52
茶的分类 53
不同体质不同茶 54
不同季节不同茶 55
喝茶喝出好脾胃 57
茶有百益,仍需三因制宜 58
调神畅志助养脾 59
一、思多气血衰 60
二、以怒胜思,调理情绪 62
三、宫音舒脾 64
四、移情健脾 66
生活好习惯,养出好脾胃 69
一、子午流注与脾胃 70
二、依高而居防潮湿 73
潮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73
怎样防潮 73
三、久坐致肉痿 75
解不开的“坐”缘 75
坐如钟 75
久坐伤肉 76
给久坐职业者的小建议 77
为了健康,请勿久坐 78
四、饭后百步走 78
“饭后百步走”,走还是不走 78
饭后缓行,“以动助脾” 78
饭后百步有讲究 79
哪些人“饭后不要走” 79
五、劳逸结合畅脾气 80
劳逸适度 80
劳逸失度 80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82
劳逸结合,远离亚健康 83
六、胃不和,卧不安 83
认识我们的胃 83
“胃不和”,为何会“卧不安” 85
怎样避免“卧不安” 85
胃和而卧安 87
动静互涵来养脾 88
一、五禽戏“熊戏”助脾胃 89
何谓“五禽戏” 89
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戏”分解动作 90
熊戏习练要点 92
勤练“熊戏”健脾胃 93
二、八段锦“单举”振脾阳 93
何谓“八段锦” 93
八段锦功法口诀 94
调理脾胃须单举 94
振脾阳,助消化 96
三、鼓腮叩齿与吞津 96
鼓腮 96
叩齿吞津保健法 97
百物养生,莫先口齿 98
四、提肛提气助升阳 98
肛门的重要作用 98
提肛运动的功效 98
提肛运动的方法 99
提肛运动好处多 100
五、摩腹护脾促消化 100
什么是摩腹 100
摩腹的步骤 100
摩腹法的作用 101
常摩腹,一身轻 102
男女老少,内养外调 103
一、女:芙蓉如面,脾胃打底 104
脾与女性 105
内养外调有奇招 106
二、男:脾胃健运,君子健行 107
脾与男性 107
内养外调有奇招 107
三、老:佳肴比仙桃,助寿比南山 108
脾与老年 108
内养外调有奇招 108
四、少:人生马拉松,脾胃起跑线 110
儿童与脾 110
内养外调有奇招 111
预防脾(胃)病,中医有高招 112
一、脾胃病的蛛丝马迹 113
二、胃气不和,肠腑不畅 115
三、气血之源,源头无水 117
四、脾气不健,痰湿不运 120
药养脾胃 123
一、常用养脾中药饮片 123
白术 124
茯苓 124
薏苡仁 125
莲子 126
鸡内金 126
山药 127
砂仁 127
二、调理脾胃中成药 128
温中复阳——理中丸 128
温阳祛寒——附子理中丸 129
补虚缓急——小建中合剂 129
化湿调胃——平胃丸 130
健脾和胃——六神曲 130
消食开胃——大山楂丸 131
消食导滞——保和丸 131
行气化湿——木香顺气丸 132
温中和胃——香砂养胃颗粒 132
理气止痛——胃苏颗粒 133
三、膏方助养护脾胃 133
茯苓膏 135
保婴五疳膏 135
资生健脾膏 135
白术膏 136
扶元和中膏 136
调中清热化湿膏 136
养脾名言 138
一、养脾之道,百家名言 138
二、食养文化,饮食宜忌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