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传染病影像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宏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85066
  • 页数:10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整合全国,甚至国际传染病临床影像学资源,按照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疾病谱系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对各种传染病并发症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病理、解剖等相关性进行研究,确定传染病影像诊断的合理思路。编委40余人,95%的影像学资料首次展示,拥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

第一篇 医学影像学概论 1

第一章 放射学 1

第一节 X线成像 1

第二节 计算机断层成像 3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 4

第二章 超声成像 9

第一节 超声成像检查技术 9

第二节 超声图像特点与分析 9

第三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10

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显像 12

第一节 ECT 12

第二节 PET/CT与PET/MRI 14

第二篇 传染病概论 17

第四章 传染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7

第五章 传染病的分类 21

第六章 传染病的遗传学基础 23

第七章 感染与免疫 25

第一节 寄生物的致病性 25

第二节 传染性过程中的机体免疫反应 25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26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28

第一节 传染源 28

第二节 传染过程 28

第三节 传播途径 29

第四节 人群易感性 31

第五节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31

第六节 影响流行进程的因素 32

第九章 传染病的特征 33

第一节 传染病的基础特征 33

第二节 传染病的临床体征 33

第三篇 传染病影像学各论 37

第十章 甲型H1N1流感 37

第一节 病原学 37

第二节 流行病学 37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39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40

第五节 甲型H1N1流感相关并发症 40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41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41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5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6

第十一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79

第一节 病原学 7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0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7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相关并发症 88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9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0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0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08

第十二章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12

第一节 病原学 112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1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1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16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相关并发症 118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19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120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3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38

第十三章 艾滋病 141

第一节 病原学 14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4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43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44

第五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46

第六节 艾滋病相关疾病影像学表现 147

第七节 诊断依据 421

第八节 鉴别诊断 422

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426

第一节 病原学 426

第二节 流行病学 426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427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432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相关并发症 43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43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437

第八节 鉴别诊断 474

第十五章 麻疹 478

第一节 病原学 478

第二节 流行病学 478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479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481

第五节 麻疹相关并发症 482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48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48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498

第九节 鉴别诊断 498

第十六章 手足口病 501

第一节 病原学 50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50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50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506

第五节 手足口病相关并发症 50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50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50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525

第九节 鉴别诊断 526

第十七章 肺结核 528

第一节 病原学 528

第二节 流行病学 528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529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530

第五节 肺结核相关并发症 531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531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532

第八节 诊断依据 55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561

第十八章 猩红热 564

第一节 病原学 56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56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565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565

第五节 猩红热相关并发症 56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56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56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56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569

第十九章 梅毒 571

第一节 病原学 57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57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57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572

第五节 梅毒相关并发症 57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57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576

第八节 诊断依据 590

第九节 鉴别诊断 591

第二十章 流行性出血热 594

第一节 病原学 59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59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595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596

第五节 流行性出血热相关并发症 597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598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599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08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08

第二十一章 脊髓灰质炎 611

第一节 病原学 61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1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1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12

第五节 脊髓灰质炎相关并发症 61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1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1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20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20

第二十二章 狂犬病 622

第一节 病原学 622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22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23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23

第五节 狂犬病相关并发症 62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2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2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2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29

第二十三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631

第一节 病原学 63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3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3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33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相关并发症 63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3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3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4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42

第二十四章 新生儿破伤风 644

第一节 病原学 64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4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4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44

第五节 新生儿破伤风相关并发症 645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4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4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46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47

第二十五章 登革热 648

第一节 病原学 648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48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49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49

第五节 登革热相关并发症 650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50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51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58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58

第二十六章 炭疽 660

第一节 病原学 660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60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6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61

第五节 炭疽相关并发症 662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62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63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6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67

第二十七章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669

第一节 病原学 66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69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70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71

第五节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相关并发症 67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7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7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69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693

第二十八章 伤寒和副伤寒 696

第一节 病原学 696

第二节 流行病学 696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697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697

第五节 伤寒和副伤寒相关并发症 698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699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699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05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05

第二十九章 百日咳 707

第一节 病原学 707

第二节 流行病学 707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708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708

第五节 百日咳相关并发症 709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709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710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12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13

第三十章 白喉 714

第一节 病原学 71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71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715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715

第五节 白喉相关并发症 71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716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71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1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18

第三十一章 布鲁菌病 719

第一节 病原学 71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719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720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720

第五节 布鲁菌病相关并发症 721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722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723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3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38

第三十二章 钩端螺旋体病 740

第一节 病原学 740

第二节 流行病学 740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74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743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相关并发症 74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74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746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56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57

第三十三章 血吸虫病 759

第一节 病原学 75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759

第三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760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761

第五节 血吸虫病相关并发症 762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76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763

第八节 诊断依据 77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778

第三十四章 疟疾 781

第一节 病原学 78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782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78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783

第五节 疟疾相关并发症 78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78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78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02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02

第三十五章 淋病 804

第一节 病原学 80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0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0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05

第五节 淋病相关并发症 80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0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0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1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12

第三十六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13

第一节 病原学 81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1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1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14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关并发症 815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1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16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18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18

第三十七章 流行性感冒 820

第一节 病原学 820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20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2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22

第五节 流行性感冒相关并发症 82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2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2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2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30

第三十八章 流行性腮腺炎 833

第一节 病原学 83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3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3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34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相关并发症 83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36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3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4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42

第三十九章 风疹 844

第一节 病原学 84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4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45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45

第五节 风疹相关并发症 84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4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48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5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51

第四十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853

第一节 病原学 85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5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5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54

第五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相关并发症 855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5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5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5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57

第四十一章 麻风 859

第一节 病原学 85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59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6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61

第五节 麻风相关并发症 86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6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6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76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77

第四十二章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878

第一节 病原学 878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78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79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79

第五节 斑疹伤寒相关并发症 880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80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81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82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82

第四十三章 黑热病 884

第一节 病原学 88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85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86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86

第五节 黑热病相关并发症 887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8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88

第八节 诊断依据 89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891

第四十四章 包虫病 892

第一节 病原学 892

第二节 流行病学 89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89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894

第五节 包虫病相关并发症 89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896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89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1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18

第四十五章 丝虫病 921

第一节 病原学 92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22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22

第四节 临床症状和体征 922

第五节 丝虫病相关并发症 92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2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2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27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27

第四十六章 其他感染性腹泻 929

第一节 病原学 92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30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3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32

第五节 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并发症 93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3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3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4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42

第四十七章 鼠疫 944

第一节 病原学 94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44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45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46

第五节 鼠疫相关并发症 947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4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48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53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54

第四十八章 霍乱 956

第一节 病原体 956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57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57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58

第五节 霍乱相关并发症 959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59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60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61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62

第四十九章 莱姆病 963

第一节 病原学 96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6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64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64

第五节 莱姆病相关并发症 965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65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6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6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70

第五十章 猫抓病 971

第一节 病原学 97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7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7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72

第五节 猫抓病相关并发症 972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72

第七节 影像学检查 973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78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79

第五十一章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980

第一节 病原学 980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8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81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82

第五节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相关并发症 982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8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8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85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85

第五十二章 克-雅病 987

第一节 病原学 987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87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988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988

第五节 克-雅病相关并发症 989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989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989

第八节 诊断依据 996

第九节 鉴别诊断 997

第五十三章 尼帕病毒性脑炎 999

第一节 病原学 999

第二节 流行病学 999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00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00

第五节 尼帕病毒性脑炎相关并发症 1001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01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1001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006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006

第五十四章 埃博拉出血热 1008

第一节 病原学 1008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008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09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10

第五节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并发症 1010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11

第七节 诊断依据 1011

第八节 鉴别诊断 1012

第五十五章 肺炎衣原体肺炎 1014

第一节 病原学 1014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015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15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16

第五节 肺炎衣原体肺炎相关并发症 1016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17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1017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020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020

第五十六章 鹦鹉热 1022

第一节 病原学 1022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022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23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23

第五节 鹦鹉热相关并发症 102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2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102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02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029

第五十七章 军团菌病 1031

第一节 病原学 103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03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3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32

第五节 军团菌病相关并发症 1033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3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1034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040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041

第五十八章 水痘和带状疱疹 1042

第一节 病原学 1042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042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4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43

第五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相关并发症 1044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44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1045

第八节 诊断依据 1049

第九节 鉴别诊断 1049

第五十九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051

第一节 病原学 105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051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052

第四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1052

第五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并发症 1052

第六节 检查方法与选择 1052

第七节 诊断依据 1053

第八节 鉴别诊断 105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