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4
第三节 研究目的 6
第四节 基本概念定义 7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2
第一节 信息化研究 12
一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12
二 信息化定义 13
三 信息化水平测度 17
四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1
五 信息化空间差异 23
第二节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24
一 区域创新理论主要来源 24
二 区域创新系统 26
三 区域创新能力及衡量指标 28
四 信息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29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评析 30
第三章 我国信息化水平测评及空间差异 32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 32
第二节 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35
一 国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35
二 国内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41
第三节 信息化水平测度 45
一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45
二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建立依据 46
三 指标体系的建立 47
四 数据收集及缺失值处理 47
第四节 信息化水平测算 50
一 主成分分析法 50
二 分析结果 51
第五节 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差异 55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55
二 统计数据的收集及缺失值处理 56
三 测评方法——因子分析模型 57
四 分析结果报告 58
五 信息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62
第四章 信息化城乡数字鸿沟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64
第一节 城乡信息化数字鸿沟基本概念 64
一 城乡数字鸿沟定义 64
二 城乡数字鸿沟形成原因研究 65
三 城乡数字鸿沟测度研究 70
第二节 江苏省城乡数字鸿沟的表现 71
一 网络接入 71
二 网络利用 76
第三节 江苏省信息化均衡发展策略 79
一 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79
二 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 80
三 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82
四 加大农村居民信息技能培训 82
第五章 区域创新能力测量、评价及内部结构分析 84
第一节 区域创新能力概念 84
一 创新制度能力 84
二 创新技术能力 85
三 创新资源 86
四 区域文化 87
五 社会资本 89
六 合作创新 92
七 创新产出 94
第二节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差异 95
一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来源 95
二 区域创新能力测量指标设计 100
三 数据描述性统计和测量变量的因子分析 102
四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差异 105
第三节 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结构关系 106
一 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 106
二 创新系统内部结构的因果关系检验 107
第六章 信息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定量研究 109
第一节 信息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作用 109
一 理论模型 109
二 研究变量的选择 111
三 数据来源及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 112
四 信息化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检验 114
第二节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作用 115
一 研究的必要性 115
二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116
三 面板协整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118
四 模型估计结果 123
第三节 信息化对创新能力作用的区域差异 124
一 单位根检验 124
二 模型检验 125
第七章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129
第一节 加快立法,完善信息化制度环境 129
第二节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 129
一 通过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和提高其竞争优势 129
二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30
第三节 通过信息化建设,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130
一 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131
二 从创新主体和载体建设入手,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131
第四节 关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 132
一 大力推行普遍服务政策,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 132
二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 133
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 133
附录 134
信息化指数计算原始数据 134
2009年31个省市区信息化测量指标原始数据 138
2009年31个省市区创新能力测评指标原始数据 147
参考文献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