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继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7940
  • 页数:1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2007~2009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突破了单纯研究公司特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及仅局限于研究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而是引入宏观调控变量,按照“资本结构理论阐述——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宏观调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分析”这条主线,将宏观调控、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合理的计量模型,系统分析了公司特质和宏观调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关系、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对公司绩效(EVA)的影响关系,尝试确定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方向,以便为房地产上市公司合理安排资本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绩效提供对策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1

一、提出问题 1

二、选题意义 4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5

一、资本结构 5

二、公司绩效 7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0

一、研究思路 10

二、研究方法 11

三、研究框架 11

第四节 本书的特色 13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6

第一节 资本结构理论 16

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16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8

三、新资本结构理论 23

第二节 资本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简析 28

一、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简析 28

二、负债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简析 29

第三节 资本结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1

一、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31

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35

三、债务结构及债务总体水平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41

四、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45

本章小结 48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绩效现状分析 50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50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50

二、房地产销售价格及房价收入比情况 52

三、商品房空置率情况分析 53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54

一、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55

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 57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62

本章小结 64

第四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6

第一节 资本结构微观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66

一、公司规模 66

二、可抵押资产比例 67

三、盈利能力 69

四、公司所得税 70

五、非负债税盾 71

六、股权集中度 72

七、成长性 73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样本变量选取及设计 74

一、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74

二、样本选取及变量设计 75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 76

第三节 实证模型检验与分析 79

一、实证模型检验 79

二、实证结果分析 81

本章小结 85

第五章 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86

第一节 引言 86

第二节 研究回顾 87

第三节 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定性分析 90

一、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历程 90

二、定性分析 92

第四节 宏观调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93

一、实证模型 93

二、样本选择及变量设计 95

三、实证分析及结论 96

本章小结 101

第六章 基于EVA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102

第一节 EVA基本理论概述及研究回顾 102

一、EVA理论的学术渊源 102

二、EVA理论的内涵 104

三、EVA与公司绩效国内外研究回顾 105

第二节 EVA的计量 107

一、EVA的计算公式 107

二、EVA的调整 108

第三节 EVA在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的实证研究 110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EVA计算公式的确定 110

二、深圳万科2007—2009年经济增加值计算示例 111

三、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2007—2009年EVA计算结果分析 114

本章小结 115

第七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16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变量设计 116

第二节 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118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8

二、实证分析及结果解释 120

第三节 债务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123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23

二、实证分析及结果解释 125

本章小结 128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3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30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134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136

一、研究局限 136

二、研究展望 137

附录 138

后记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