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沿黄城市带回族新型住区空间布局适宜性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2158744
  • 页数:1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宁夏回族住区空间布局的全面调查研究,挖掘宁夏回族传统住区的营造经验模式及启示智慧,同时考虑当前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探索适合城乡统筹背景下、快速城镇化时期宁夏沿黄城市带回族新型住区的空间布局适宜性,以期作为今后宁夏沿黄城市带回族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导依据。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住区规划实践相关研究及启示、宁夏回族住区的历史演变、典型回族住区空间布局现状特征分析、驱动因素分析及回族新型住区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引导框架、聚居区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探索、院落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探索、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1.1 问题的提出 1

1.1.2 回族住区 2

1.1.3 回族新型住区 3

1.1.4 空间布局适宜性研究 3

1.2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4

1.2.1 城乡统筹背景下影响乡镇和村庄居住问题的若干因素 4

1.2.2 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建设与乡镇和村庄发展的相互影响问题 6

1.2.3 低碳发展理念对乡镇和村庄住区发展的影响 8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8

1.3.1 研究目的 8

1.3.2 研究意义 9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0

1.4.1 基本思路 10

1.4.2 研究方法 11

1.4.3 研究框架 12

1.4.4 研究内容 13

第二章 住区规划实践相关研究及启示 14

2.1 住区规划相关研究 14

2.1.1 可持续发展住区规划的相关研究 14

2.1.2 社区规划相关研究 16

2.1.3 低碳住区规划相关研究 19

2.1.4 其他一般住区相关研究 21

2.2 回族住区及其规划的相关研究 24

2.2.1 国外穆斯林住区研究 24

2.2.2 国外回族社区研究 25

2.2.3 国内回族住区的相关研究 26

2.2.4 宁夏的相关研究 29

2.3 对本研究的启示 31

2.4 小结 32

第三章 宁夏回族住区的历史演变 33

3.1 回族在中国的形成过程及住居特征 33

3.1.1 回族在中国的形成过程 33

3.1.2 伊斯兰教影响下产生的回族社会组织形式 34

3.1.3 教坊制度对回族聚居形态的影响 34

3.2 宁夏回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 36

3.2.1 社会特色 37

3.2.2 经济特色 40

3.2.3 文化特色 42

3.3 宁夏回族住区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态演变历程 45

3.3.1 演化背景和阶段 45

3.3.2 聚居区演化方式 50

3.3.3 演化规律 53

3.4 宁夏回族住区演化特征 59

3.4.1 居住分异 59

3.4.2 功能结构演化特征 59

3.4.3 布局形态演化特征 60

3.5 影响宁夏回族住区空间分布差异性因素对比分析 60

3.6 小结 61

第四章 典型回族住区空间布局现状特征分析 62

4.1 住区功能结构及布局形态特征背景 62

4.2 聚居区布局形态特征 64

4.3 聚居区空间结构特征 65

4.3.1 现状聚居区空间结构组织形式 65

4.3.2 清真寺为中心的服务功能主导空间 66

4.3.3 清真寺和商业发展为导向的公共空间 68

4.3.4 清真寺为景观标志中心的景观空间 70

4.3.5 指向清真寺的可达性强的道路交通系统 71

4.3.6 用地构成分析 73

4.4 院落功能结构特征 74

4.4.1 主导空间 74

4.4.2 辅助空间 74

4.5 院落布局形态特征 75

4.5.1 六种布局形态 75

4.5.2 布局形态比较分析 77

4.6 回族住区建造经验解析及启示 79

4.6.1 传统回族住区建造经验 79

4.6.2 回族传统住区典型特征及启示 81

4.6.3 记忆与期望——回族新型住区未来发展之路 86

4.7 小结 86

第五章 驱动因素分析及回族新型住区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引导框架 88

5.1 当代宁夏沿黄城市带回族住区空间布局及建设成败分析 88

5.1.1 当代回族住区建设成败解析 89

5.1.2 当代回族住区建设成败的启示 100

5.2 宁夏沿黄城市带回族住区空间布局模式驱动因素分析 102

5.2.1 基础性动因——自然生态 103

5.2.2 根本动因——社会经济 103

5.2.3 基本动力——绿色低碳技术 106

5.2.4 核心动力——历史文化 109

5.3 回族新型住区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引导框架 111

5.3.1 理念体系 111

5.3.2 目标体系 114

5.3.3 构成层次和规模 115

5.3.4 构成方式和要素 116

5.4 小结 117

第六章 聚居区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探索 118

6.1 社会、经济、文化空间的营造 118

6.1.1 构建环境友好—社会参与为一体的社会空间 118

6.1.2 构建生活—生产—信仰为一体的经济空间 119

6.1.3 构建传承—有机更新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121

6.2 回族新型聚居区功能结构 123

6.2.1 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服务功能空间 123

6.2.2 以意象为追求目标的景观空间 125

6.2.3 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公共空间 127

6.3 回族新型聚居区布局形态分析 127

6.3.1 居住融合 127

6.3.2 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圈层布局形态 128

6.4 聚居区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 128

6.5 小结 132

第七章 院落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探索 133

7.1 院落功能结构 133

7.1.1 院落空间与室内外空间的关系 133

7.1.2 院落的功能 134

7.1.3 院落的功能空间 135

7.2 院落布局形态引导 136

7.2.1 院落布局形态界定因素 136

7.2.2 院落形态界定元素的特征 136

7.3 院落空间布局适宜性模式 138

7.3.1 一字形院落布局 138

7.3.2 L形院落布局 138

7.4 小结 139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40

8.1 结论 140

8.2 创新点 143

8.3 研究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