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安徽历史 第2卷 1949-1978》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09825259
  • 页数:56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10月一1956年9月) 4

第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在安徽地区的建立和巩固 4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4

一、安徽全境解放 4

二、军管会接管城镇 7

三、全省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 8

第二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12

一、剿匪反霸斗争 12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 19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 23

四、抗美援朝运动 26

第二章 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革新 32

第一节 土地改革 32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32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33

三、土地改革的成效 38

第二节 其他各项革新 39

一、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39

二、法制的改革与建设 41

三、宣传和贯彻《婚姻法》 44

四、禁娼、禁毒和禁赌 45

第三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全面展开 49

第一节 抗洪抢险和兴修水利 49

一、治理淮河 49

二、修筑长江大堤 54

第二节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56

一、生产救灾 56

二、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59

第三节 工商业、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 61

一、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61

二、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 65

第四节 经济秩序的治理整顿和国营经济的初步建立 67

一、统一货币,平抑物价 67

二、统一财经,稳定市场 70

三、初步建立国营经济 72

第五节 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 75

一、党的思想宣传、理论学习工作的开展 75

二、人民文化事业的起步 77

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79

四、医疗卫生体系的初步建立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81

五、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84

第四章 党执政初期的自身建设和人民团体的建立 88

第一节 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88

一、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和中共安徽省第一次代表会议的召开 88

二、党组织的公开和积极慎重地发展新党员 90

三、大力培养新干部 92

四、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建立 93

第二节 整顿党的作风 94

一、整风整党,改进思想作风 94

二、“三反”运动 101

三、“五反”运动 103

第三节 党对人民团体的领导 106

一、安徽省总工会的成立 106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109

三、安徽省妇女联合会的成立 112

第五章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15

第一节 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安徽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15

一、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中共安徽省第二次代表会议的召开 115

二、安徽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119

第二节 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123

一、加强国营重点企业的建设 123

二、上海一批工业企业内迁安徽 128

第六章 初步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130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 130

一、初步发展农业互助合作 131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和整顿 132

三、贯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35

四、初级农业社的整顿巩固工作 138

五、农业合作化典型的出现和宣传推广 141

第二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5

一、试办个体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145

二、手工业合作社的全面发展 14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1

一、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准备 152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初步改造 155

第七章 农业“三改” 158

第一节 农业“三改”的提出 158

一、“三改”提出的背景 158

二、“三改”的主要内容 160

第二节 农业“三改”措施的推行及经验教训 161

一、在沿淮提高夏季收成比重 163

二、在淮北进行稻改 166

三、在沿江改种双季稻 167

四、“三改”的经验教训 169

第八章过渡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72

第一节 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173

一、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73

二、统战政协工作的开展 177

三、安徽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建立 179

四、安徽省工商联组织的建立 1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中党的建设 183

一、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 183

二、“新三反”运动 186

三、审查干部和内部肃反 187

四、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188

五、选拔干部与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建立党内监督制度 190

第三节 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194

一、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 194

二、科教事业的发展进步 196

三、文化、艺术、体育事业的初步繁荣 197

四、卫生事业的新进步 19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安徽的初步确立 200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完成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200

一、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加速发展和中共安徽省第三次代表会议的召开 200

二、高级农业合作社的急速组建 203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206

一、手工业合作化的加速发展 206

二、整顿和巩固手工业合作社 20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209

一、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 209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和改造 211

三、对私方人员的安排使用和思想教育 213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220

第十章 中共八大前后安徽的探索 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220

一、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 220

二、中共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222

第二节 贯彻落实中共八大精神 224

一、传达学习中共八大精神 224

二、积极推进工业建设 226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227

四、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229

第十一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31

第一节 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231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 231

二、开展整风运动 232

第二节 反右派斗争 236

一、反右派斗争的经过 236

二、“李世农、杨效椿、李锐反党集团”错案 239

第十二章 总路线、“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41

第一节 宣传贯彻总路线 241

第二节 大规模兴修水利 245

一、大兴水利和积肥 245

二、淮北河网化 247

三、淠史杭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 249

第三节 农业“大跃进” 251

一、农业高指标 251

二、农业放高产“卫星” 253

第四节 工业“大跃进” 256

一、开展大炼钢铁运动 256

二、掀起柑埚炼铁热潮 260

三、继续大炼钢铁和短暂调整 262

四、其他工业行业的“跃进” 265

第五节“大跃进”期间的科教文卫事业 268

一、科技建设与科普宣传 268

二、全民办教育与教育革命 269

三、文化普及与新民歌创作 270

四、除“四害”与血防工作 271

第六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72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272

二、大办公共食堂 275

三、响山人民公社的供给制 277

第七节 从纠“左”到“反右倾” 279

一、初步纠“左”的努力 279

二、“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错案 283

三、“反右倾”运动及其后果 286

第十三章 大挫折后的全面调整 288

第一节 农村经济的初步调整 288

一、城乡经济遭遇严重困难 288

二、贯彻“十二条”,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困难问题 291

三、整风整社,纠正“五风” 293

四、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 297

第二节 责任田的酝酿、试点和推行 299

一、责任田的酝酿 299

二、南新庄试点 300

三、责任田的全面试行 301

四、责任田的迅速普及 303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306

一、中央调整安徽省委领导班子 306

二、继续调整农业 307

三、缩短工业战线 310

四、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314

五、商业的调整 315

六、开展小三线建设 317

第四节 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 319

一、开展甄别平反工作 319

二、摘除部分右派分子的“帽子” 322

三、调整知识分子政策 324

四、中共安徽省第二次代表大会 325

第十四章 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调整任务 328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效果显著 328

一、农村经济恢复发展 328

二、工业生产全面好转 329

三、经济比例趋向合理 331

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32

第二节 社会事业进步明显 333

一、科技工作稳步推进 333

二、教育事业调整发展 334

三、卫生事业取得进展 336

四、文艺创作趋于活跃 337

第三节 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开展 338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38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339

三、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341

四、学习英雄模范人物 343

第十五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45

第一节 责任田的“改正” 345

一、省委决定“改正”责任田 345

二、积极慎重“改正”责任田 346

三、责任田的加速“改正” 348

第二节 农村“四清”运动 350

一、“四清”运动的开始 350

二、贯彻“双十条” 352

三、贯彻“二十三条” 355

第三节 城市“五反”运动 357

一、城市“五反”运动的初步开展 357

二、重点城市“五反”运动的分批开展 358

三、城市面上的“五反”运动 360

第四节 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批判运动 362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和对十年内乱的抵制与抗争(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68

第十六章“文化大革命”开始至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368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在安徽的展开 368

一、省委贯彻“五一六通知”,在全省开展“文化大革命” 368

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派性斗争局面的形成 376

三、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全省各级党组织的瘫痪 381

第二节 造反派夺权和大规模武斗 384

一、“夺权风暴”和安徽“一·二六”夺权 384

二、中共中央作出“九条”决定和对安徽实行军管 387

三、“全面内战”和大规模的武斗 394

第三节 实行“三支两军”和全省各级革委会的成立 395

一、“三支两军”和省军管会改组 395

二、制止武斗和促成“大联合” 398

三、解放干部和实行“三结合” 399

四、省革委会及专、市、县各级革委会的成立 401

第十七章 全面开展“斗、批、改”和中共安徽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404

第一节 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 404

一、广泛发动学习毛主席著作 404

二、开展“忠”字化活动 406

三、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407

第二节 全面进行“斗、批、改” 408

一、批斗“走资派” 409

二、“砸烂公检法”与“清理阶级队伍” 410

三、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414

四、开展“革命大批判” 417

五、精简机构,干部下放劳动 420

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422

七、进行“教育改革” 424

八、开展“文艺革命” 430

九、实行农村合作医疗 431

十、农村的“斗、批、改”和农业学大寨运动 433

十一、工厂里的“斗、批、改”和工业学大庆运动 437

十二、“整党建党”,恢复组织生活 440

第三节 中共安徽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和全省各级党委的重新成立 442

一、省、专、市、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立 442

二、省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第三届省委成立 443

三、各专(地)、市、县党委和基层党委的重新成立 445

第十八章 批判极左思潮 调整国民经济 446

第一节 开展“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 446

一、“批陈整风” 446

二、“批林整风” 446

第二节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448

一、对基本建设进行压缩 449

二、调整和落实农村经济政策 449

三、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 450

第三节“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及纠“左”的中断 450

第十九章 1975年的全面整顿 453

第一节 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453

一、整顿铁路运输 453

二、对其他行业的整顿 456

三、整顿党的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458

第二节 全面整顿的中断 460

第二十章 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和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463

第一节 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463

第二节 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465

一、反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465

二、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468

三、反对“四人帮”斗争的胜利 46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的经济建设 470

一、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和生产 470

二、全省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471

第四编 进行拨乱反正 迎接伟大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478

第二十一章 清理队伍调整领导班子 平反错案落实干部政策 478

第一节 中共中央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 478

第二节 开展“揭批查”的群众运动 核查“三种人” 479

一、深入开展“揭批查”的群众运动 480

二、清理和核查“三种人” 482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干部政策 484

一、平反冤假错案 484

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些重大问题 487

三、落实干部政策 490

四、恢复设立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省级机构 492

第二十二章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加强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 494

第一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94

一、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94

二、联系实际深化讨论,推动各项工作 496

第二节 进行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 497

一、开展党员教育 497

二、办好各级党校、干校,加强干部培训工作 498

第二十三章 提出以生产为中心 转移工作重点 500

第一节 “以生产为中心”的提出 500

第二节 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501

第二十四章 以农业为突破口 全面进行拨乱反正 503

第一节 对农村管理体制和农业政策进行拨乱反正 503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政策 503

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04

第二节 对工业、教育、科技等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507

一、工商企业的拨乱反正 508

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509

三、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 511

大事索引 515

中共安徽省级领导机构及领导成员概览 549

后记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