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慧艳主编;赵守彰,吴彼,戴莉莉副主编;于秀梅,刘明辉,许慧艳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173411
  • 页数:2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高等医学院校长期讲授中医养生和相关技能课程的一批专家,根据院校的教学大纲和实际上课需求,总结当代养生技术的发展变化精心编写的。全书分上、中、下3篇分别介绍中医养生的基础知识、养生的方法和应用,包括绪论、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运动养生技术、饮食养生技术、情志养生技术、时节养生技术、生活生技术、环境生技术以及其他特色养生技术,还简要介绍来了常见内科疾病、运动系统损伤、妇科疾病、肿瘤和亚健康状态的养生技巧。可供相关专业学生和培训使用,也可作为社会从事健康调理、养生行业人员自学用书,对喜爱中医及养生探索的爱好者来说,也不失为一本科学系统的工具书。

上篇 3

第1章 绪论 3

第一节 中医养生技术概述 3

一、养生的概念 3

二、中医养生技术的性质和特点 3

第二节 中医养生技术发展简史 4

一、上古时期 5

二、先秦时期 5

三、汉唐时期 5

四、宋元时期 5

五、明清时期 6

六、近代与现代 6

第2章 养生的基本理论 7

第一节 阴阳学说 7

一、阴阳的概念 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8

三、阴阳学说的应用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一、五行的概念 11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13

第三节 藏象学说 14

一、五脏 15

二、六腑 16

三、奇恒之腑 17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17

第四节 气血精津液学说 21

一、气 22

二、血 24

三、津液 25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26

第五节 经络学说 27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28

二、十二经脉 28

三、奇经八脉 29

四、经络学说的应用 30

第六节 病因与病机 30

一、病因 31

二、病机 34

第七节 诊法 35

一、望诊 36

二、闻诊 39

三、问诊 39

四、切诊 40

第八节 辨证 42

一、八纲辨证 42

二、气血津液辨证 43

三、脏腑辨证 45

第九节 中药 49

一、四气 50

二、五味 50

三、升降浮沉 51

四、归经 51

五、用药禁忌 51

六、常用延寿类中药的性味与效能 52

第十节 方剂 56

一、益寿延年方剂组方原则 56

二、益寿延年“名方”举例 56

中篇 61

第3章 中医运动养生技术 61

第一节 中医运动养生技术的基本知识 61

一、中医运动养生的概念与特点 61

二、中医运动养生的作用 63

三、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 64

第二节 常用的中医运动养生功法 65

一、五禽戏 65

二、太极拳 66

三、八段锦 69

四、易筋经 70

第三节 中医运动养生禁忌 71

第4章 中医饮食养生技术 73

第一节 饮食与健康概述 73

第二节 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73

一、合理调配 73

二、定量、定时 74

三、饮食卫生 76

四、因时、因人、因地制宜 76

第三节 中医药膳养生 77

一、中医药膳的概念 77

二、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77

三、中医药膳养生的方法 79

四、常用食物的性能和功用 83

附1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 86

附2 常用食物性能 92

第四节 食后养生 93

一、食后摩腹 93

二、食后散步 93

三、食后漱口 94

四、食后宜制怒 94

第五节 中医养生的饮食禁忌 94

一、注重饮食禁忌 94

二、饮食禁忌的一般原则 94

第5章 中医情志养生技术 98

第一节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98

一、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 98

二、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99

第二节 中医情志养生原则 99

一、形神统一 100

二、少私寡欲 100

三、静心养神 100

四、知足常乐 100

第三节 中医情志养生技术 100

一、调神养生法 101

二、调摄情绪法 104

第6章 中医时节养生技术 107

第一节 时节养生的意义和原则 107

一、时节养生的意义 108

二、时节养生的原则 108

第二节 四季养生技术 109

一、春季养生技术 109

二、夏季养生技术 110

三、秋季养生技术 112

四、冬季养生技术 113

第三节 十二时辰养生技术 114

一、子时养生技术 115

二、丑时养生技术 115

三、寅时养生技术 115

四、卯时养生技术 115

五、辰时养生技术 116

六、巳时养生技术 116

七、午时养生技术 116

八、未时养生技术 116

九、申时养生技术 117

十、酉时养生技术 117

十一、戌时养生技术 117

十二、亥时养生技术 117

第四节 节气养生技术 117

一、二十四节 气养生 118

二、节气之交的自我调养 122

第7章 中医生活养生技术 123

第一节 起居养生技术 123

一、起居有常 123

二、安卧有方 124

第二节 劳逸养生技术 126

一、劳逸失度危害人体 126

二、劳逸适度为养生之道 127

第三节 房事养生技术 128

一、行房卫生 128

二、行房有度 128

三、晚婚晚育 129

四、提倡独宿 129

五、保健功法 129

第四节 服饰养生技术 130

一、服饰养生原则 130

二、服饰养生禁忌 131

第五节 排便养生技术 131

一、大便宜通畅 132

二、小便宜清利 133

第六节 洗漱养生技术 133

一、洗脸与梳头 133

二、牙齿保健 134

三、浴足与足部按摩 134

第8章 中医环境养生技术 135

第一节 气候环境养生 135

一、气温与健康 135

二、气压与健康 135

三、湿度与健康 136

四、气流与健康 136

第二节 空气、土壤、水环境养生 136

一、生活环境的选择 136

二、社会防护,综合治理 137

第三节 风水、地理养生 137

一、风水养生 137

二、地理养生 138

第四节 社会环境养生 139

一、社会环境与养生 140

二、养生保健措施 141

第9章 中医其他特色养生技术 143

第一节 常用养生腧穴 143

一、足三里 143

二、曲池 144

三、三阴交 144

四、关元 145

五、气海 145

六、神阙 146

七、膏肓 146

八、中脘 147

九、涌泉 147

十、合谷 147

第二节 针灸养生技术 148

一、针法养生技术 148

二、灸法养生技术 149

第三节 推拿养生技术 151

一、推拿手法简介 151

二、自我保健按摩 162

第四节 火罐养生技术 163

一、火罐养生的作用 163

二、拔火罐的方法 163

第五节 刮痧养生技术 164

一、刮痧养生技术的作用 165

二、刮痧的方法 165

第六节 沐浴养生技术 166

一、冷水浴 166

二、热水浴 168

三、蒸气浴 169

四、矿泉浴 170

五、药浴 172

六、其他沐浴 173

第七节 中药养生技术 175

一、药物养生的机制 175

二、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176

三、养生药物的组方原则 177

下篇 181

第10章 因人养生 181

第一节 儿童的养生 181

一、少儿期养生 181

二、青少年期的养生 185

第二节 女性妊娠期养生 187

一、胎教 187

二、饮食调摄 189

三、起居调摄 189

四、劳逸适度 189

五、服饰养生 190

六、戒房事 190

七、审慎用药 190

第三节 老年人的养生 190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191

二、养生指导 191

第四节 男性的养生 193

一、男性养生的必要性 193

二、养生指导 193

第五节 不同体质人的养生 194

一、体质学说与养生 194

二、体质的分类及养生技术 194

第11章 常见疾病的养生 198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的养生 198

一、常见临床分型 198

二、常用养生技术 198

第二节 高脂血症养生技术 199

一、常见临床分型 199

二、常用养生技术 199

第三节 糖尿病养生技术 199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0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0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200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1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1

第五节 脂肪肝养生 202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2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2

第六节 慢性胃炎养生 203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3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4

第七节 便秘养生 205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5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5

第八节 支气管哮喘的养生 206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6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6

第九节 泄泻养生技术 207

一、常见临床分型 207

二、常用养生技术 207

第十节 常见妇科疾病养生 208

一、月经不调 208

二、痛经 209

三、盆腔炎 210

四、经前期综合征 212

五、围绝经期综合征 213

六、不孕症 214

第十一节 亚健康养生 215

一、慢性疲劳 216

二、手足发凉 220

三、肩背酸沉 221

四、胃肠不适 222

五、睡眠不调 223

六、频发感冒 224

七、性能力下降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