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孔子的道及其终身追求 1
一、客观规律及其各种正反意识形态 1
二、道(规律)的七大特征 4
三、视死如归的求道精神 8
四、无可无不可的行道态度 11
第二讲 万物起源和孔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16
一、精气说、神灵起源说和气本论 16
二、太一起源论 20
三、有关万物起源的其他一些说法 23
第三讲 孔子神道设教的真和假 25
一、神道设教的无神论实质 25
二、神道设教的政教功能 28
三、神道设教的局限性及其理性依旧 31
第四讲 孔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8
一、以道和万物情性为认识对象 38
二、获取知识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43
三、知行关系 46
四、结束语 48
第五讲 孔子论阴阳之道 49
一、阴阳之道不仅是天道而且也是人道 49
二、阴阳关系的四个含义 53
三、义理派易学的奠基人 57
第六讲 孔子论变化之道和应变之道 58
一、没有运动变化,就没有世界万物 58
二、谁精通万物运动变化的奥妙,谁就是圣人 59
三、变化形式的多样性和应变之道 61
第七讲 孔子的中庸之道 69
一、中庸之道是辩证法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普遍规律 69
二、读书学习方面的中庸之道 74
三、道德范畴的阐述及日常为人做事方面的中庸之道 76
四、政治生活中的中庸之道 80
第八讲 孔子论损益之道 85
一、自然界的损和益 85
二、礼的损益 87
三、学习中的损益 88
四、身心健康态度上的损和益 90
五、君权和民众安危祸福上的损益 91
第九讲 孔子论死生富贵和事业穷通之道 96
一、早年的天帝主宰论 96
二、埋怨、失望与探索 99
三、晚年的理性 102
第十讲 孔子的唯物史观和“上下相亲”之道 108
一、王朝存亡决定于民心好恶 108
二、“上下相亲”治国路线的提出 112
三、先富后教 119
四、足食足兵和去食存信 122
五、天帝是气,天帝鬼神观念是神道设教的工具 124
第十一讲 孔子的尊君思想和他的逆向思维 129
一、尊君,宣扬君权神授 129
二、尊君思想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132
三、君权神授思想的两面性及虚假性 134
四、维护君权,但不是愚忠 136
五、向往禅让制和选举制 145
第十二讲 孔子圣贤群体治国的思想 147
一、圣人有国受人民拥护则治,暴君有国被人民反对则亡 147
二、各级政府都应有圣贤辅佐 153
三、最大的知者是知贤 156
四、举贤必须出于公心 160
五、要尊贤,还要给贤者以相应的禄位 162
第十三讲 孔子孝道思想再认识 166
一、推行孝道,可以使天下大治 166
二、要养亲,更要敬亲、爱亲、顺亲 172
三、推行孝道,并不等于无原则地盲从 178
四、推行孝道中的糟粕 180
第十四讲 孔子的赋税徭役思想 183
一、他的观点切中鲁国时弊 183
二、符合春秋时期历史潮流 185
三、反“田赋”也是反暴敛 189
第十五讲 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 192
一、大同思想为人类提供了一座社会理想的灯塔 192
二、大同思想确为孔子的思想理论 195
三、孔子大同思想是历史上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1
四、大同思想和小康思想不可分割 204
五、《礼运》篇的大同思想不属于墨子 205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