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与赶超型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 4
(一)发展的阶段性战略决策与赶超型发展的实现 5
1.历史从这里开始(从1969年11月开始) 5
2.艰苦创业筑钢铁长城(1970年1月至1982年12月) 11
3.抓机遇成功实现转型(1983~1999年) 19
4.实现跨越发展新辉煌(2000~2010年) 27
5.新起点、新方向、新征程(从2011年起) 40
(二)赶超型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44
1.取得重大经济效益,跻身全国钢铁行业前列 44
2.“特色”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彰显重要地位 50
3.一些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钢铁工业领先地位 52
4.闻名遐迩的“莱钢速度”和蜚声中外的莱钢品牌 54
5.取得重大社会效益,承载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社会 55
6.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57
(三)莱钢道路与莱钢经验:中国改革与发展视阈的思考 59
1.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与中国道路的开拓 60
2.历史性改革与发展大潮中的“莱钢道路” 65
二 党的领导与党建创新在莱钢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76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76
1.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77
2.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 79
3.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组织保证 83
4.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89
(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90
1.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91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95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98
(三)勇于创新,探索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路 102
1.开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路 102
2.建设活动的理论创新 104
3.建设活动的实践贡献 108
(四)党的建设与党建创新的启示与思考 111
1.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111
2.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进行 112
3.党的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地抓,并抓到实处 112
4.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创新 114
5.正确处理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与党建创新的关系 114
三 体制改革与大型钢铁国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 116
(一)体制改革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治理模式的历程 116
1.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莱钢及其体制与改革的必然性 116
2.体制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基本思路 117
3.体制改革的路径、方式选择与制度变革 119
(二)企业体制改革与治理结构建设的成果 137
1.“中国式企业治理结构难题”与莱钢的探索 137
2.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140
3.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141
4.职代会建设及其职能 142
5.集团的管控体系 145
(三)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与治理模式的基本经验 147
1.企业制度与治理模式 147
2.企业体制改革的经验 148
(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及其治理结构的启示与思考 151
1.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现状的认识 152
2.关于世界企业治理模式演进趋势的思考 153
3.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历史地位 155
四 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创新 158
(一)企业管理体系的演进与重构 158
1.统一计划调配管理理念与体制的建立和探索 159
2.产能效益增长导向管理理念的建立和探索 160
3.以学习型组织创建为突破口,提升企业品质和管理水平 166
(二)全面管理创新及其成果 171
1.内部管理创新的三大基石 172
2.基础管理创新与管理基础的夯实 177
3.关键环节的专业管理创新与提升 180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全员素质 183
5.规范权力运行的廉洁效能管理体系 185
(三)管理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成效 186
1.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187
2.企业经济效益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190
3.经营管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92
(四)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194
1.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的经验 194
2.对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的贡献与启示 197
五 在“科技莱钢”的创建中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
(一)实现赶超型技术进步和跨越式技术提升的“奇迹” 202
1.率先迎接科学技术的春天 203
2.抢机遇跃升至国内先进水平 204
3.从消化吸收再创新迈向自主创新 206
(二)全面创建“科技莱钢”的战略与举措 207
1.准确定位科技发展,实施“技术支撑体系” 208
2.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汇聚创新合力 209
3.优化激励机制,创设“141”首席研究员制度 211
4.实行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模式 212
5.打造信息自动化“数字莱钢” 213
6.营造群众性技术创新氛围,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214
(三)“科技莱钢”建设的发展成效与持续突破 216
1.科技进步的发展硕果及其重要贡献 217
2.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经验 221
3.未来“科技莱钢”寻求持续突破 224
(四)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启示和思考 227
1.国有企业发展日益突出科技创新主题 228
2.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模仿、引进再创新的关系 233
3.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坚持市场导向、追求利润目标的关系 235
4.处理好技术创新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的关系 236
六 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239
(一)后发工业化国家发展中的自觉行动 239
(二)莱钢是中国推进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243
1.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243
2.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 245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与成效 258
1.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与特点 258
2.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 266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 271
1.理念领先、领导重视是关键 271
2.科学规划是前提 272
3.科学管理是导向 272
4.科学技术是支撑 273
5.完善政策是保障 273
6.全员参与是基础 274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与思考 275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75
2.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276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277
4.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277
5.政府的重要职责 278
七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文莱钢创建 281
(一)企业文化建设过程 281
1.“艰苦创业”打造“生长钢铁的土地” 282
2.“改革创新”凝练企业精神 283
3.“学习、超越、领先”创造“莱钢速度”“莱钢奇迹” 284
4.“共创、共进、共赢”导入融合创新 286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288
1.倾力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 288
2.以多种形式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293
3.融合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发展 295
4.建章立制落实企业文化职能管理 298
5.多措并举建设廉洁文化 300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302
1.强大的团队学习力 302
2.卓越的职工执行力 304
3.超强的企业凝聚力 304
4.内生的企业创新力 305
5.良好的企业影响力 306
(四)在创建“人文莱钢”的过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308
1.机制建设推进人文莱钢创建 308
2.以人为本强化莱钢人文关怀 311
3.创建“人文莱钢”促进人企和谐 311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312
1.学习型企业文化提供发展的动力 313
2.创新型企业文化打造领先的基础 314
3.人本型企业文化成为精神支撑 315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315
1.重视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企业实践的关系 316
2.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317
3.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的品牌 318
八 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19
(一)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良性互动 319
1.莱钢的建立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始 319
2.重视经济效益与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320
3.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322
(二)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报国家与社会 324
1.共赢共享,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25
2.关键时刻伸援手,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稳定 330
3.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彰显社会大爱 333
4.诚信纳税,建设美好社会 334
(三)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的企地关系 335
1.改善城市环境,积极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35
2.珍惜土地,维护农民利益 337
3.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38
4.关爱生命,关注未来,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339
5.带动莱芜经济社会发展 340
(四)各界对莱钢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 342
1.莱芜市民与各界领导对莱钢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 342
2.媒体对莱钢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 343
3.莱钢职工的自豪感 345
(五)践行社会责任的经验与启示 346
1.把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文化 347
2.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347
3.依靠企地双方协同发展,创建和谐企地关系 348
4.企业社会责任是体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49
5.国有企业是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引领者 351
九 以人为本、共赢共享的和谐莱钢 353
(一)共赢、共享的和谐莱钢 353
1.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实现和谐莱钢的前提 354
2.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355
3.合理回报股东,保障投资者权益 358
(二)以人为本的和谐莱钢 360
1.职工的物质利益得到实现 360
2.职工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364
3.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富有 367
4.职工享有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375
(三)和谐莱钢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377
1.坚持职工作为生产要素和主人的统一 378
2.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380
3.坚持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同步 382
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