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访古卅五年——民族调查日记选辑 5
自序 5
一 访问古代羌人的直系子孙 7
二 看当代的“贞人”行卜 13
三 凭吊一个被历史遗忘的王国的废墟 29
四 勘测南诏大理国的“城镇” 39
五 在喇嘛寺中作客 53
六 一个保存原始自由婚姻的社会 65
七 观察远古取火法 71
八 学习原始制陶术 87
九 深山密林觅崖画 105
十 居住在“长房”之中 125
十一 一个未为世人所知的族群 131
十二 仍在使用铜鼓的民族 135
始信昆仑别有山——海外游学日记选辑 147
自序 147
北非、南欧、小亚细亚访古 151
埃及 151
希腊 166
意大利和梵蒂冈 178
土耳其 199
西欧巡礼 207
英国 207
德 220
法 244
瑞士 251
奥地利 256
荷兰 260
西班牙 268
两访北欧 275
挪威 275
瑞典 292
丹麦 300
东欧观感 303
塞尔维亚 303
克罗地亚 309
匈牙利 314
俄罗斯 318
七访北美 323
美国 323
加拿大 389
拉美一瞥 403
墨西哥 403
澳亚行记 413
澳大利亚 413
泰国 423
马来西亚 435
越南 447
柬埔寨 451
缅甸 461
老挝 475
韩国 484
附录 489
台湾 489
香港 502
图版 507
序跋·年谱 521
一 序跋 521
《至正河防记今释》跋 521
《云南彝族氏族谱牒译注》序 522
《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序 522
《破译千古易经》序言 523
《民族考古译丛》编者的话 524
《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中译本)前言 524
《西南民族老照片》读后记 525
二 年谱 527
附录 关于汪宁生先生及其作品的评介 535
前言 535
一 书信 537
顾颉刚来信 537
徐中舒来信 537
闻宥来信 540
郑德坤来信 542
苏秉琦来信 542
夏鼐来信 543
季羡林来信 543
林耀华来信 546
马学良来信 546
王玉哲来信 547
田汝康来信 548
斯维至来信 549
胡庆钧来信 549
刘敦愿来信 550
石兴邦来信 551
陈永龄来信 551
宋蜀华来信 552
黄展岳来信 552
蒙默来信 553
张光直来信 554
李范文来信 555
吴荣曾来信 555
孔令平来信 556
杨宝成来信 557
周鸿翔来信 558
王孝廉教授来信 559
杜正胜来信 559
张逸东来信 560
顾洪来信 561
(美)吉德伟(David N.Keightley)来信 561
(美)白海思(Heather A.Peters)来信 563
(德)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来信 564
(德)韦沙彬(Sabine Werner)来信 564
(法)陈庆浩来信 565
(挪威)勃克曼(HaraldLars Bφckman)教授来信 566
(瑞典)马思中(Magnus Fiskesj?)来信 567
(澳)贝德纳利克(R.G.Bednarik)来信 568
(日)池田末利来信 568
(日)今村启尔来信 571
二 书评 573
汪宁生《云南考古》评介 573
灿烂的云南古代文化画卷——《云南考古》 574
《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评介 576
引人入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评《事物的起源》中译本 579
“活的社会”探索——《民族考古学论集》评介 582
文化人类学家的职责与使命——读汪宁生教授所著《文化人类学调查》 584
尽陈言之务去,乃他人所未发——汪宁生《古俗新研》读后记 585
汪宁生教授《古俗新研》读后 586
汪宁生的新书《古俗新研》 588
踏遍青山人未老 始信昆仑别有山——读汪宁生先生《始信昆仑别有山——海外游学日记选辑》 588
《汪宁生藏西南民族老照片》前言 590
三 报导 593
一个勇于探索的学人——记民族考古学家汪宁生先生 593
现代学林点将录·汪宁生 598
寻找“帕典姆”的人——民族考古学家、云南沧源崖画发现者汪宁生专访 601
记汪宁生校友访台 603
情在佤山 功在千秋——记汪宁生教授四进沧源考察崖画 604
汪宁生教授重访丽江纪事 606
后记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