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化树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325817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研究高校德育的著作,本书对德育的背景、内容、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育目标的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德育体育的构建、高师院校的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德育的开发与应用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校园德育建设提出了深刻地见解。

第一章 绪论 1

一、现代德育研究的背景 1

(一)现实背景 2

(二)理论背景 3

二、现代德育研究的内容 4

(一)德育理论发展研究 4

(二)德育发展领域研究 5

(三)德育的超越性研究 5

(四)德育的现代化研究 6

(五)德育功能拓展研究 6

(六)德育发展战略研究 7

三、现代德育研究的意义 7

(一)理论价值 8

(二)实践意义 8

四、现代德育研究的思路 10

第二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目标的确立 12

一、德育价值观的文化透视 12

(一)全球化对现代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13

(二)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变革 16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育价值观念 18

(四)以人为本的德育价值观的实现 21

二、时代对公民教育的呼唤 22

(一)公民教育概述 22

(二)公民教育的历史回顾 23

(三)公民教育与传统德育 25

(四)中国公民教育的缺失 26

(五)国外公民教育的借鉴 28

三、公民教育的目标分析 30

(一)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 30

(二)公民教育的目标层次 31

(三)公民教育目标制定的原则 32

四、公民教育目标的建构 33

(一)有道德的好公民德育目标的内涵 33

(二)有道德的好公民德育观念的确立 34

(三)有道德的好公民德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3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德育体系建设 38

一、和谐德育建设的宏观背景 38

二、和谐德育建设的政策依据 40

三、和谐德育建设的理论基础 43

(一)和谐社会概念的产生 43

(二)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44

(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49

四、和谐德育建设的重大意义 52

(一)合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现实需要 52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52

(三)努力推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53

五、和谐德育建设的整体构想 54

(一)指导思想 54

(二)基本原则 54

(三)教育内容 56

(四)实施工程 58

第四章 高师院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4

一、高师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 64

(一)高师院校德育资源的特点 64

(二)高师院校德育资源的分类 66

(三)高师院校德育资源的特色 68

二、高师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依据 69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69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 69

(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70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71

三、高师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71

(一)调查方法和过程 72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72

四、高师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层面 77

(一)学校人力层面德育资源的优化 77

(二)学校教学层面德育资源的开发 78

(三)学校物质环境层面德育资源的挖掘 80

(四)学校精神层面德育资源的应用 81

(五)学校制度层面德育资源的规划 83

(六)学校媒体层面德育资源的整合 84

五、高师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对策 85

(一)确立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86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高师德育资源观 88

(三)凸显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主体的功能 89

(四)创新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途径 90

(五)推进高师院校德育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91

(六)推动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学探索 92

(七)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德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93

(八)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资源网络 94

第五章 红色旅游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7

一、红色旅游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 97

(一)红色旅游德育环境 97

(二)红色旅游的德育功能 98

(三)红色旅游德育实施的依据 100

二、红色旅游德育资源的主要内容 106

(一)长征路线德育资源 106

(二)革命战争场地及根据地德育资源 108

(三)革命领袖类德育资源 110

(四)革命英雄类德育资源 111

(五)文史书刊、音像资料类德育资源 112

(六)红色旅游配套产品中的德育资源 113

三、红色旅游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 114

(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状况 114

(二)红色旅游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况 116

(三)红色旅游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反思 118

四、红色旅游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 119

(一)制定目标任务 119

(二)优化政策环境 119

(三)选择实施策略 121

(四)构筑实践平台 126

(五)加强督导评估 129

第六章 多元化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130

一、多元化时代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 130

(一)德育环境的分类 130

(二)德育环境的构成 131

(三)德育环境的作用 132

(四)德育环境与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系 133

(五)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 134

二、多元化时代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138

(一)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的挑战 139

(二)高校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140

三、多元化时代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基本思路 143

(一)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指导思想 143

(二)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基本依据 143

(三)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主要原则 146

(四)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实施策略 147

第七章 高校教师道德行为失范的防治 154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总体状况调查 154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总体状况 154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失范的表现 155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失范的影响 159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探析 160

(一)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 160

(二)社会转型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冲击 161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失范的应对策略 163

(一)与时俱进切实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63

(二)将教师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165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166

(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167

(五)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制机制 169

(六)提倡团队学习搭建团队协作共事平台 170

第八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171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171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内涵 171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可行性 174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意义 176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及成因分析 178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 178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特点 180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状况 181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 187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成因 190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91

(一)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 191

(二)拓宽辅导员队伍的职后发展渠道 194

(三)健全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激励机制 196

(四)完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政策制度 197

第九章 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 201

一、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审视 201

(一)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局限性 201

(二)时代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203

(三)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 203

二、在主体生活中学习道德 206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在生活中学习道德 206

(二)坚持品德教学生活化,走向现实生活实践 207

(三)推进德育课程综合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208

三、21世纪德育的新路向 209

(一)确立科学的德育生活经验课程观 209

(二)坚持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统 210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210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 211

第十章 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问题反思 212

一、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现状调查 212

(一)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 212

(二)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主要问题 222

二、初中学生道德实践问题的成因分析 223

(一)初中学生道德实践问题的外在动因 223

(二)初中学生道德实践问题的内在动因 227

三、增强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基本对策 228

(一)切实坚持以科学的道德实践理论为指导 228

(二)确立主体性、实践性、生活化德育观念 230

(三)强化对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组织管理 233

(四)积极创设初中学生优良的道德实践环境 234

(五)努力抓好初中学生道德实践的评价工作 240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期高中生德育的变革 241

一、社会转型期高中学生德育面临的新形势 241

(一)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与发展 241

(二)社会转型对高中生德育带来的冲击 245

二、高中学生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47

(一)高中学生德育的总体状况 247

(二)高中学生德育的突出问题 253

(三)高中学生德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256

三、社会转型期高中学生德育问题的应对举措 258

(一)适应形势发展,增强德育的时代性 259

(二)创新德育理念,开拓德育新领域 259

(三)加强思想教育,回归生活德育 263

(四)拓宽德育渠道,优化育人环境 267

(五)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专业队伍 269

(六)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270

第十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272

一、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基本状况 272

(一)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失范行为 272

(二)沉迷网络游戏的道德失范行为 273

(三)侵犯个人权利的道德失范行为 274

(四)滥用表达自由的道德失范行为 276

(五)走向极端的道德失范行为 277

二、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278

(一)网络自身特性的隐患 278

(二)大学生不良心理诱导 280

(三)高校网络德育的缺位 283

(四)社会管理存在的缺失 283

三、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本对策 285

(一)高校应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285

(二)大学生应强化网络道德自律 289

(三)社会应切实加强网络活动管理 291

(四)国家应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293

第十三章 终身教育与终身德育体系建构 297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297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 297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99

(三)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影响 300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终身德育 301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德育的关系 302

(二)终身德育的基本特征 305

(三)终身德育的功用价值 308

三、终身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311

(一)终身德育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311

(二)纵向衔接的终身德育体系构建 312

(三)横向沟通的终身德育体系架构 321

(四)纵横整合的终身德育体系建设 324

参考文献 327

一、学术著作 327

二、期刊论文 328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