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2
创刊号 2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毛泽东 2
专论 25
论中国的特殊性&艾思奇 25
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周扬 34
研究 40
文学革命与文字革命&吴玉章 40
论孙中山先生底思想底研究问题&何思敬 47
杨子哲学思想&陈伯达 50
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冼星海 52
高尔基底社会主义的美学观&萧三 56
鲁迅对于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问题底意见&胡蛮 63
木刻 55
打场&夏风 55
读书随感(一一二)&乔木 70
创作 69
记贺龙将军&沙汀 69
一个泥水匠的故事(诗)&何其芳 75
黄狗(报告)&野蕻 77
第二期 80
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洛甫 80
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艾思奇 98
研究 108
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吴玉章 108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特点&王学文 113
高尔基底社会主义的美学观(续)&萧三 120
纪念蔡孑民先生&吴玉章 128
追悼吴检斋先生&齐燕铭 129
短评 132
《日出》在延安上演&崇基 132
拆字先生的“时代精神”&林木 133
创作 131
西北哨兵(诗)&曹葆华 131
我们笑了(诗)&贾芝 134
抬一口棺木回来吧(报告)&荒煤 135
旅途随笔&骆方 137
记边区文协代表大会&师田手 140
编后记 142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代表大会文件 143
第三期 148
五四文化运动的特点&艾思奇 148
“基督教的道德”与“人民的道德”&默涵 153
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二三零(灵)感&周扬 154
研究 157
继续研究马克思列宁的哲学问题&尤琴 著 杨松译 157
关于上古历史阶段的商榷&范文澜 162
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续)&吴玉章 167
黑格尔和康德&V·万迪克 著 默涵 译 174
关于绘画上的“六法”&胡蛮 182
编辑室 183
小说 184
入伍&丁玲 184
报告 191
青菜及其他&葛陵 191
第四期 196
战时干部学校教育&罗迈 196
八路军的文化教育工作&萧向荣 207
研究 214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EM·耶鲁斯拉夫斯基 著 克夫译 214
戏剧与观众&张庚 216
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续完)&吴玉章 223
戏剧与宗教 222
列宁关于大剧场 222
批评 232
关于《新水浒》——一部利用旧形式的长篇小说&茅盾 232
哲学讲座 235
哲学是什么&艾思奇 235
杂论 240
团圆主义文学&何幹之 240
论中国民歌&柯仲平 242
欧化的中国美术之批判&胡蛮 248
第五期 252
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茅盾 252
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杨松 259
研究 266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起源&尹达 266
什么是伊斯兰教&刘春 273
马克思论宗教批评的意义 280
论“新哲学”问题及其他&陈伯达 281
哲学讲座 285
哲学是什么&艾思奇 285
湘西苗民的过去和风俗&立波 293
刘伯承将军会见记&荒煤 299
诗 302
过同蒲路&何其芳 302
生产插曲&夏蕾 304
第六期 308
当前文化运动的任务&艾思奇 308
论社会主义社会底动力矛盾问题&N·乌拉索夫 著 张仲实 译 311
论艺术工作者应学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加里宁 讲 萧三 译 319
研究 326
逻辑史鸟瞰&和培元 326
哲学讲座 334
哲学是什么&艾思奇 334
华北联大底任务与工作&成仿吾 342
小说 343
四箱子弹的缘故&刘白羽 343
读书随笔&实甫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