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3
概述 4
大事记 7
第一篇 教育管理 41
第一章 教育行政管理 41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41
第二节 教育行政组织职能 44
第二章 学校管理 46
第一节 学校管理体制变革 46
第二节 学校行政管理机构 47
附录:梅县地区普通中学校长职责 51
第二篇 各级各类教育 51
第一章 幼儿教育 51
第一节 兴办和发展 51
第二节 学制、教养内容和方法 53
第二章 初等教育 61
第一节 兴办和发展 61
第二节 学制、课程和教材 66
第三节 教育和教学 67
第四节 学校体育、卫生 71
第三章 中等教育 94
第一节 普通中学 94
一、兴办和发展 94
二、学制、课程 97
三、教育和教学 98
四、学校体育、卫生 106
第二节 农(职)业中学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137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143
一、师范学校 144
二、农业学校 150
三、工业学校 154
四、卫生学校 155
五、商业、财贸学校 157
六、艺术学校 158
七、体育学校 159
第四节 技工学校 159
第四章 高等教育 160
第五章 成人教育 162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 163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 167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168
第三篇 教师队伍 175
第一章 队伍构成 175
第二章 师资培训 182
第三章 教师待遇 183
第四篇 教育学会和教学研究 197
第一章 教育学会 19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7
第二节 工作研究 198
第二章 教学研究 1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98
第二节 研究工作 199
第五篇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01
第六篇 教育经费 203
第一章 经费来源 203
第一节 国家拨款 203
第二节 集体办学 205
第三节 集资办学 205
第四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 206
第二章 经费管理和使用 209
第七篇 教学仪器与电教设备 215
第八篇 勤工俭学 218
第九篇 人物 224
第十篇 杂记 250
(一)科举制度 250
(二)蜚声国内外的“文化之乡” 254
(三)梅县的女子教育 258
(四)广益学潮与学艺中学的诞生 260
(五)三十年代百侯中学的生活教育 262
跋 264
编者的话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