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云南的科学事业 3
引言 3
第一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伟大意义 6
一、“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涵义及其提出过程 6
二、“第一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0
三、“第一生产力”理论的伟大实践意义 13
四、“第一生产力”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16
五、从“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 18
第二章 “第一生产力”理论对云南科技事业的推动 2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云南的科技事业 2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 26
三、科技体制改革及其成效 35
四、全国的发展水平与云南的差距 39
第三章 云南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44
一、社会科学——社会进步的先导 45
二、建国以来云南社科事业的发展 50
三、云南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70
四、云南社会科学在全国社会科学界的地位 73
第四章 科学技术——推动云南全面进步的杠杆 78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文明建设的支柱 78
二、社会科学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82
三、以科学技术推动云南的现代化进程 89
四、“科教兴国”战略在云南 93
第五章 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云南的第一生产力 101
一、解放思想,发展云南的第一生产力 101
二、走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加快云南科技长入经济的步伐 109
三、加大力度,培养云南科技人才 115
邓小平理论与云南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125
引言 125
第一章 云南教育状况与问题 127
一、云南教育发展历程 131
二、社会形态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落差 135
三、“传统”给教育改革留下的问题 138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推动云南教育走上快车道 142
一、云南经济建设对教育的要求 142
二、改革为云南教育注入勃勃生机 147
三、不断夯实云南教育基础 152
四、被称为“光明之路”的民族教育 157
五、“教育能致富”不是一句空话 161
六、“三个面向”与云南教育的整体发展 165
第三章 精神文明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170
一、多民族产生的多元滇文化 172
二、文艺沃土经历的风风雨雨 175
三、在探索中推进文艺体制改革 182
四、新时期蓬勃发展的民族文艺事业 186
五、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 192
第四章 广播电视:从“零”到覆盖全省 196
一、年轻但徘徊发展的事业 196
二、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的反思 199
三、为两个文明建设摇旗助威 201
四、五小覆盖、城乡共荣 203
五、特殊事业的作用定位 204
第五章 新闻出版业:文明的传播者 208
一、文化的积累者、文明的传播者 208
二、喜忧参半的新闻出版环境 212
三、改革开放:“两个效益”的辩证统一 217
四、“三个突破,八个转变” 234
邓小平理论与云南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241
引言 241
第一章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概述 243
一、邓小平理论中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243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51
三、走依法治国之路 254
第二章 云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概况 261
一、云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1
二、云南的政治协商制度 269
第三章 邓小平的立法思想与云南的地方立法实践 276
一、邓小平立法思想在云南的实践 276
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实践 279
三、民族立法工作的实践 285
四、政府立法工作的主要成就 289
第四章 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指导方针在云南的实践 293
一、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与云南的执法特点 293
二、公安法制建设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297
三、司法审判的职能和作用 301
四、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反腐败斗争 306
五、司法行政与法律服务 309
六、行政执法与依法行政 314
第五章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与全民普及法律常识 319
一、“一五”普法 319
二、“二五”普法 323
三、“三五”普法 326
第六章 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与云南依法治省的实践 333
一、依法治国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 333
二、云南省依法治省五年规划 338
三、云南省依法治省五年规划的实施情况 343
第七章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云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347
一、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法制建设指导方针是云南面向新世纪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347
二、当前云南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53
三、云南法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58
四、面向新世纪的云南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60
五、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对策与措施 363
邓小平理论与云南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379
引言 379
第一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381
一、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381
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388
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时代特征及其价值取向 394
第二章 云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历程 403
一、建国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回顾 403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实践 406
三、基本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 413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与提高云南各族人民的素质 421
一、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421
二、云南各族人民的素质基础 426
三、提高各族人民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433
第四章 思想道德建设 440
一、关于思想理论建设 440
二、关于思想道德建设 451
第五章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462
一、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创建文明村镇” 462
二、伟大的创举:文明单位建设 465
三、“文明走廊工程”建设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 470
四、学习张家港,塑造现代城乡文明 477
第六章 建设面向21世纪的精神文明 486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86
二、建设面向21世纪的精神文明 492
邓小平理论与云南未来的发展 509
引言 509
第一章 云南的根本任务:正视差距,加快发展 511
一、云南面临的严峻局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511
二、奋发图强,加快云南的发展 514
三、形成国民经济与社会快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局面,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516
第二章 云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521
一、总体落后的思想意识是阻碍云南发展的重要障碍 521
二、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 523
第三章 云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力量:科技与教育进步 528
一、加快教育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人才的体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528
二、加快科技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37
第四章 云南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553
一、云南对外开放的背景:国内与国外 553
二、对外开放的思路和目标:实事求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558
三、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力争中央的政策支持 565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大经贸”,战略 571
五、在新形势下巩固和扩大发展边境贸易 581
第五章 云南发展的关键:新的四大支柱产业 585
一、烟草产业的发展:巩固提高、再创辉煌 588
二、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高起点、规模化发展 597
三、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 606
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云南建成特色突出、水准较高、功能齐全的旅游大省 613
第六章 云南发展的动力与道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61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619
二、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621
三、所有制结构改革 622
四、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 623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省级经济调控体系,增强政府对区域经济的调控能力 624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25
七、加快地方性立法进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 626
八、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627
第七章 加快发展 走向2010年目标 630
一、人民生活实现小康,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631
二、城乡结构日趋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637
三、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644
后记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