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公共管理 1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 1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1
第二节 公共管理的特质 3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意义 5
第二章 公共管理学 7
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7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0
第三章 新公共管理 12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的产生背景 12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 14
【专题讲座】 16
第四章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16
第一节 政府与社会关系 16
第二节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19
第三节 政府公共服务内容 21
第四节 公共服务方式改善 23
第五章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26
第一节 国外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2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 29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原则 31
第四节 我国公务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 33
第五节 我国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法律法规规定 35
第六章 政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 39
第一节 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40
第二节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上办公实务 41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 43
第四节 信息安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45
第七章 危机管理 47
第一节 危机管理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作用 47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49
第三节 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法 51
第四节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 52
第五节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地方(部门)相应预案体系和要求 53
第六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运行机制和应急保障措施 55
第二编 公共行政 57
【基础知识】 57
第一章 公共行政的内涵 57
第一节 行政的含义 57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含义 58
第二章 公共行政职能 61
第一节 公共行政职能概述 61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 65
第三章 公共行政体制 68
第一节 公共行政体制概述 6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76
第四章 公共行政过程 79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一般过程 79
第二节 我国的公共行政过程 82
第五章 公共行政方式与制度化建设 84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一般方式 84
第二节 公共行政方式的制度化建设 87
第六章 国家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的关系 89
第一节 我国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的内涵 89
第二节 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的相互关系 90
第七章 中外行政体制的比较 92
第一节 中外行政体制内层比较 92
第二节 中外政府体制外层比较 94
【专题讲座】 96
第八章 行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96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行政改革的特点 96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改革概述及经验 98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及其方向 103
第四节 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主要任务 105
第九章 政府管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 109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理论 109
第二节 政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110
第三节 建立长效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112
第四节 通过政府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15
第十章 政府绩效考核 116
第一节 政府绩效考核基本理念和功能 116
第二节 政府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 118
第三节 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历史和现状 119
第四节 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措施 121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与防范腐败 122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122
第二节 公共权力监督与反腐败斗争 130
第三节 有效行政监督体制的建立 134
第三编 公共政策 141
【基础知识】 141
第一章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 141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功能 141
第二节 公共政策系统 154
第二章 公共政策过程 161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制定 161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 169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 177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调整与终结 183
【专题讲座】 191
第三章 改革开放政策 191
第一节 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历程 191
第二节 我国改革开放基本经验 199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7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20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政策措施 213
第五章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222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历程 222
第二节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政策 226
第六章 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235
第一节 科教兴国战略 235
第二节 人才强国战略 244
第七章 人口、就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及社会保障体系 249
第一节 我国人口现状与政策 250
第二节 我国就业体制改革与政策 254
第三节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与政策 258
第四节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62
第八章 民族、宗教政策 269
第一节 我国民族政策 269
第二节 我国宗教政策 273
第九章 外交政策与祖国统一 279
第一节 我国外交政策 27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基本历程 283
第三节 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89
第四编 公共经济 295
【基础知识】 295
第一章 公共经济的基本概念 295
第一节 公共经济的含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95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297
第二章 公共经济理论 302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 302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307
第三节 政府管制理论 309
第四节 公共支出理论 312
第五节 公共收入理论 316
第三章 公共经济政策工具 320
第一节 公共经济政策目标 321
第二节 公共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效用 323
【专题讲座】 326
第四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6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26
第二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327
第三节 我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331
第四节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333
第五节 改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337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政策 34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341
第二节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42
第三节 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 344
第四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346
第六章 财政体制 348
第一节 西方国家财政体制基本情况 348
第二节 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其问题 351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制 353
第七章 税收体制 355
第一节 我国税制的演变 355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税制 356
第三节 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61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完善与税收法制化 363
第八章 政府采购 366
第一节 政府采购的基本概念 366
第二节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67
第三节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构建 369
第九章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72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372
第二节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374
第三节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77
第四节 加快推进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379
第十章 涉外经济 380
第一节 我国涉外经济的基本政策 381
第二节 我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式 383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知识及入世对我国的影响 384
第四节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389
第五编 依法行政 393
【基础知识】 393
第一章 法律概述 393
第一节 法律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393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396
第三节 我国法律适用的效力范围 399
第四节 我国的法律解释 401
第五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402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 406
第一节 宪法 406
第二节 行政法 409
第三节 民商法 413
第四节 经济法 419
第五节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422
第六节 婚姻法 423
第七节 环境法 424
第八节 刑法 424
第九节 诉讼法 429
第十节 军事法 433
【专题讲座】 435
第三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 435
第一节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435
第二节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发展 436
第三节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的内容 438
第四节 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439
第五节 依法治国的核心、目标与基本要求 441
第六节 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444
第四章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446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446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要求和原则 447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政策措施 449
第五章 宪法 451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 451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 454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 456
第四节 我国行政组织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机构设置 457
第五节 我国各级政府的职权和领导体制 458
第六章 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与适用 460
第一节 行政法律规范制定的主体、权限、程序 460
第二节 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 462
第三节 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解决 463
第七章 行政许可制度 464
第一节 行政许可的概述 464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权限和原则 468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程序 469
第八章 行政处罚制度 477
第一节 行政处罚的概念、性质和原则 477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设定权和种类 480
第三节 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的有关规定 482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适用规则、时效规定及计算 482
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及法律责任 483
第九章 行政复议制度 488
第一节 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488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 490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491
第十章 行政诉讼制度 495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495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497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审理 498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判决 503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执行 505
第十一章 国家赔偿制度 508
第一节 国家赔偿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及构成要件 508
第二节 行政赔偿 510
第三节 司法赔偿 516
第四节 国家赔偿方式、赔偿请求时效、计算标准 519
第十二章 行政监察制度 523
第一节 行政监察的概念、主体及对象 523
第二节 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 523
第三节 行政监察机关及其权限 526
第四节 行政监察的程序 529
第六编 公务员通用能力 531
【基础知识】 531
第一章 公务员能力建设面临的时代挑战和重要意义 531
第一节 公务员队伍面临的时代挑战 531
第二节 公务员能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框架 536
第三节 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539
第二章 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及途径 540
第一节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部署 541
第二节 西方国家政府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543
第三节 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545
【专题讲座】 548
第三章 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 548
第一节 公务员要牢记党的行动指南 548
第二节 公务员要掌握党的“四个基本” 551
第三节 公务员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 554
第四节 公务员要有理想信念、廉政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555
第四章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 558
第一节 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要求 558
第二节 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基本知识 560
第三节 公务员行政执法的具体要求 562
第五章 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 564
第一节 公务员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基本知识 565
第二节 公务员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 568
第三节 公务员公共服务的成本控制与效能意识 571
第六章 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 573
第一节 公务员调查研究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573
第二节 关于公务员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 575
第三节 公务员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577
第七章 公务员学习和创新能力 580
第一节 信息时代公务员的学风及学习方法 580
第二节 建设学习型组织 584
第三节 公务员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 586
第四节 公务员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技能 589
第八章 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 592
第一节 公务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592
第二节 公务员要树立全局观念、民主作风与协作意识 593
第三节 公务员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 596
第九章 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600
第一节 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600
第二节 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 604
第三节 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途径 607
第十章 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 610
第一节 公务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11
第二节 公务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614
第三节 公务员需掌握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616
第四节 公务员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 617
第七编 山西省省情 621
【基础知识】 621
第一章 山西省省情概述 621
第一节 地理条件与资源赋存状况 621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经济结构特征 623
第三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民俗风情 627
第二章 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 628
第一节 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629
第二节 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争论 633
第三节 新世纪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 638
【专题讲座】 641
第三章 山西“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641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641
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644
第三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646
第四章 山西“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650
第一节 山西经济结构调整 650
第二节 山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52
第三节 山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656
第五章 山西“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661
第一节 山西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661
第二节 山西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663
第三节 山西科学技术发展问题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