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篇 3
论音乐的特性及其局限 3
音色审美散论 14
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27
试论音乐的二度创作 37
重复和音乐美的创造 45
音乐表现欲的启发与思考 51
刚柔相济——音乐美学的辩证法 56
既要出新 又要出美 60
抒发心灵的美 陶冶美的心灵 62
浅论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 65
音乐形象的感知 71
一种倒退的音乐美学观点——简评“80年代进入节奏时代” 74
“崇高”的随想 77
正确认识音乐的社会作用——小议“悲歌亡楚”及其它 79
历史歌曲与现实 82
音乐与时间 88
音乐与空间 91
音乐与梦 95
贝多芬耳朵的启示 98
评论篇 103
关于音乐评论的评论 103
音乐批评的历史反思 110
音乐批评研究 125
音乐批评的多层次性 135
纷繁的音乐 软弱的批评——关于我国音乐评论现状的思考 138
评音乐评奖 142
技术——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重读《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 147
关于新音乐的随想——兼和李凌同志商榷 150
听众各有所爱——和宋扬同志商榷 155
中国音乐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对某些“新观念”的辨析 158
“超越”意味着全盘否定——评《民族与超越》 164
试论王酩歌曲创作中的音乐形象 176
关于爱情歌曲的思考 185
儿童歌曲的时代特点 190
研究点歌曲分类学 193
歌和唱的杂感 196
漫议歌曲的流行 199
漫话歌坛“伯乐” 203
写点悲歌 205
为狄盖特说几句话 207
要敢于破格 209
勤奋不能代替生活 211
说长道短 213
善用“工具”也是学问 215
从“无所适从”谈起 217
有感于批评家的“个人观点” 219
保持乐坛的“生态平衡” 221
歌剧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223
教育篇 227
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227
音乐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音乐教育 238
音乐与素质教育 248
致教育部的公开信 259
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 262
音乐教育学纵横谈 267
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结构 273
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 284
谈音乐创造力的开发 293
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97
谈音乐智力 307
音乐智力的开发 312
视唱教学心理活动浅析 318
音乐教改的思索 321
学习国外音乐教学经验的几点认识 325
通才教育——高师音乐专业改革的目标 329
再论音乐通才教育 335
技术需要理论指导——消除高师音乐教材中的一个盲点 341
要立足现实 要明确任务——关于《中师音乐教学大纲》指导思想的探讨 343
普通学校音乐创作教学的比较探讨 347
中小学音乐课的特点 350
音乐教学理论的新收获——简评《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354
“音乐教育家”辨析 358
音乐家和音乐教育——有感于“柯达伊教学法” 360
陶行知重视音乐教育 362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