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祥县《胡集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钟祥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地理 1

第一章 地理位置 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4

第二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演变 6

第三节 胡集区(镇)概况 8

第二编 自然 13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3

第一节 地形 地势 13

第二节 山脉 河流 13

第三节 土壤 气候 降雨 15

第二章 物产资源 17

第一节 农作物 17

第二节 树木类 18

第三节 兽类 18

第四节 禽类 19

第五节 水生动物 19

第六节 虫类 19

第七节 矿藏 20

第三章 自然灾害 21

第一节 水灾 21

第二节 旱灾 22

第三节 虫灾 22

第四节 其他灾害 23

第三编 政治 25

第一章 革命斗争记略 25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 25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26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28

第四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1949年) 30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乡保政权组织机构 33

第三章 建国后的党组织机构 36

第一节 区级党组织机构及领导成员名录 36

第二节 战线党总支(1976.10—1987.10) 43

第三节 转斗镇(区级)党组织机构及领导成员名录 44

第四节 战线党总支 45

第五节 乡级党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46

第四章 建国后行政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61

第五章 历次政治运动 67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67

第一节 清匪反霸 减租减息 67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暴乱 68

第三节 抗美援朝 69

第四节 土地改革 70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70

第六节 “三反”、“五反” 71

第七节 贯彻婚姻法 72

第八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72

第九节 统购统销 73

第十节 农业合作化 74

第十一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资本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75

第十二节 肃反 75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76

第一节 整风反右 76

第二节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77

第三节 反“右”倾 78

第四节 战胜三年自然灾害 78

第五节 反“五风” 79

第六节 精简下放 79

第七节 社教和“四清”运动 80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8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开始 81

第二节 群众组织的建立 82

第三节 “三反一粉碎” 83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85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 85

第二节 右派改正 86

第三节 给地富分子摘帽子 86

第四节 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87

第五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87

第六节 实行生产责任制 88

第四编 政法、民政、劳动人事 91

第一章 公安 9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1

第二节 治安 93

第三节 侦破 94

第二章 法庭 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5

第二节 案件审判 96

第三节 法制宣传 97

第三章 法律事务所 98

第四章 民政 99

第一节 婚姻登记 99

第二节 优待抚恤 99

第三节 军人安置 103

第四节 民事信访 106

第五章 劳动人事 108

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建立 108

第二节 劳动就业 108

第五编 军事 109

第一章 清末及民国时期 109

第一节 土匪、国军 109

第二节 人民武装 111

第二章 地方武装及民兵 112

第一节 地方武装 112

第二节 民兵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12

第三节 民兵训练 113

第四节 参军参战及历年征兵 114

第六编 农林牧副渔 119

第一章 农业 119

第一节 建国前农业状况 119

第二节 建国后农业生产制度的演变 119

第三节 耕作制度的改变 136

第四节 积极推广良种 137

第五节 主要作物栽培技术与管理 137

第六节 农机使用与发展 142

第七节 农技队伍和农业研究 145

第二章 林业 146

第一节 林业机构设置 146

第二节 林地和育林地 146

第三节 育林造林 147

第四节 林场、苗圃的建立 147

第五节 用材林的蓄量和采伐 148

第六节 经济林生产 148

第七节 对林业实行承包 149

第三章 牧业 150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兽医情况 150

第二节 建国后的机构设置 151

第三节 医疗业务 151

第四章 副业(多种经营) 152

第一节 种植业 152

第二节 养殖业 154

第三节 编织业 154

第四节 采集 155

第五节 狩猎 155

第五章 渔业 157

第一节 产鱼地区的分布 157

第二节 鱼的种类和产量 157

第三节 鱼的饲养和管理 158

第四节 鱼病、鱼害的防治 158

第五节 养鱼专业户的兴起 159

第六节 业务承包,明确责任 159

第七编 工业 企业 161

第一章 建国前个体手工业状况 161

第二章 建国后手工业的发展 163

第三章 区(镇)工企业兴起和发展 164

第一节 建工建材 164

第二节 矿山化工 168

第三节 运输行业 172

第四节 轻工轻纺 175

第五节 自来水厂建立和发展 179

第六节 乡村工企业 181

第八编 商业 191

第一章 建国前的商业概况 191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192

第一节 供销社建立和发展 192

第二节 购销业务 19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06

第三章 粮油管理所 220

第一节 建国前粮油经营概况 220

第二节 粮油管理所建立和发展 220

第三节 粮油业务 222

第四节 仓储建设与粮油管理 226

第四章 胡集米面厂 230

第一节 机构建立及发展 230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34

第三节 实施机械更新换代 234

第五章 转斗湾棉花采购站 235

第一节 建国前棉花生产和经营 235

第二节 棉花采购站的建立和发展 235

第三节 购销业务 236

第四节 组织科研小组 241

第六章 食品营业所 242

第一节 机构建立及发展 242

第二节 食品购销业务 243

第三节 停止派购实行议购议销 245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所 2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46

第三节 集贸市场管理 248

第四节 企业登记管理 252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253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255

第七节 商标管理 257

第九编 财政 金融 259

第一章 财政和税收 259

第一节 建国前税收概况 259

第二节 建国后财税机构设置与演变 259

第三节 税收制度 260

第二章 金融 263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状况 263

第二节 民间借贷 264

第三节 建国后金融机构设置及演变 266

第四节 营业所、信用社业务管理 266

第五节 人行业务 273

第十编 交通 邮电 277

第一章 交通 277

第一节 建国前交通概况 277

第二节 建国后交通管理机构设置 277

第三节 交通建设及发展 278

第四节 运输 280

第二章 邮电 281

第一节 清朝时期邮电通讯情况 281

第二节 邮电机构建立及演变 281

第三节 邮电通讯网络 282

第四节 工程设备及报刊发行 284

第十一编 水利 电力 285

第一章 水利 285

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概况 285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建设 285

第三节 建国后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及抗灾情况 288

第四节 旱涝保收 288

第五节 堤防 涵闸 289

第六节 电灌站 302

第七节 电排站 304

第八节 水文 305

第二章 电力 306

第一节 变电站的兴起和发展 306

第二节 电源 308

第三节 电力排灌加工及照明 308

第四节 安全用电管电 309

第十二编 文化 教育 卫生 311

第一章 文化 311

第一节 建国前文化状况 311

第二节 建国后文化机构的建立 311

第三节 群众文化 312

第四节 戏剧院与放映队 326

第五节 剧团 327

第六节 广播 327

第七节 历史文物 328

第二章 教育 338

第一节 建国前教育概况 338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设置 339

第三节 幼儿教育 339

第四节 小学教育 340

第五节 初中教育 341

第六节 高中教育 342

第七节 业余教育 343

第八节 教育经费 344

第九节 教师队伍 345

第十节 教育与管理 348

第三章 卫生 353

第一节 建国前卫生概况 353

第二节 卫生机构的建立 354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358

第四节 医疗制度与技术设备 361

第五节 中医中药 363

第六节 妇幼保建 364

第七节 医学科研 366

第四章 血防 367

第一节 建国前疫区惨状 367

第二节 建国后血防机构设置 367

第三节 防治血吸虫病 368

第四节 疫区巨变 370

第五章 计划生育 371

第一节 历年人口增长情况 371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建立 373

第三节 控制人口增长措施 373

第四节 晚婚晚育 374

第五节 严格奖惩 375

第十三编 城建 土管 377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77

第一节 机构建立 377

第二节 总体规划 377

第三节 道路 桥梁 378

第四节 排水 供水 379

第五节 环境 卫生 380

第六节 园林 绿化 380

第二章 土地管理 381

第一节 土地管理所的建立 381

第二节 认真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 381

第三节 加强土地管理 382

第四节 土地补偿费支付范围 383

第十四编 党群组织 385

第一章 党团 385

第一节 建国前党组织建立及发展 385

第二节 建国后党组织发展及党代会 386

第三节 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87

第二章 群团组织 388

第一节 工会 388

第二节 农会 388

第三节 妇联 389

第四节 少先队 390

第三章 国民党 三青团 青红帮组织 391

第一节 国民党组织 391

第二节 三青团组织 391

第三节 青红帮组织 392

第十五编 社会 393

第一章 风俗习尚 393

第一节 衣 食 住 行 393

第二节 婚姻 400

第三节 丧礼殡葬 402

第四节 传统恶习 403

第五节 封建迷信 404

第二章 民间节日 406

第一节 春节 406

第二节 元宵 407

第三节 端午节 408

第四节 中秋节 408

第五节 建国后规定的节日 408

第三章 方言 411

第一节 生活 生产类 411

第二节 饮食 起居类 412

第三节 时间 方位类 413

第四节 习俗 称谓类 414

第四章 农谚 415

第一节 生产类 415

第二节 季节类 416

第三节 气象类 416

第五章 歇后语 418

第一节 以动物作喻体 418

第二节 以植物作喻体 419

第三节 以各种事物作喻体 419

第六章 民间传说 423

第一节 关家山的来历 423

第二节 蛟龙 424

第三节 囡子岗 424

第十六编 人物 427

第一章 人物略传 427

第二章 革命烈士名录表 434

第三章 立功人员名录表 436

第四章 战、公致残人员名录表 437

第五章 志愿参加抗美援朝人员名录表 439

第六章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人员名录表 441

第七章 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名录表 442

第八章 省级及省直系统劳动模范 444

第九章 知名人士 445

第十章 在台港及海外人员名录表 446

第十一章 百岁老人简介 447

第十二章 1985年九十至九十九岁老人名录 449

第十三章 其他人物 450

第十七编 大事记 475

第十八编 附录 475

一、胡集境内非区辖企事业单位简介 475

二、新旧地名对照 480

三、民国时期胡集人民的深重灾难 482

编后记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