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钦斌等编写
  • 出 版 社: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27000109
  • 页数:474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传大的祖国 1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三、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失败 25

第一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905年8月——1913年9月) 39

第一节 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 39

一、辛亥革命前的形势 39

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形成 48

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大论战。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 54

第二节 武昌起义的胜利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59

一、武昌起义。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59

二、帝国主义国家的“中立”和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策略 63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清王朝的覆灭 66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71

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71

二、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及其失败 73

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75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3年10月——1923年5月) 79

第一节 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79

一、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和“洪宪”帝制 79

二、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 83

三、护国战争和“洪宪”帝制的覆灭 86

四、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89

五、段祺瑞的卖国独裁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92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条件的出现 96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96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0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104

第三节 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7

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7

二、五四爱国运动。青年的革命先锋作用和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09

三、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114

四、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 11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21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21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124

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26

四、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30

第三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923年6月——1927年7月) 135

第一节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 135

一、国共两党合作方针的确定 135

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141

三、北方政局的演变。国民会议运动 147

第二节 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 152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52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反奉倒段斗争和三一八惨案 157

三、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62

四、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170

第三节 北伐战争由胜利逐步转向失败 179

一、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蒋介石集团的背叛 179

二、革命的紧急时期。反革命势力对武汉政府的压迫 189

三、汪精卫集团的背叛。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192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27年8月——1937年7月) 200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 200

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新军阀混战 200

二、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09

三、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的形成 215

四、中间党派的出现及其政治主张 223

五、工农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战略战术原则的形成 227

第二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工农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29

一、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29

三、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236

三、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41

四、工农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45

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国民党统治区文化反“围剿”的斗争 250

第三节 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54

一、华北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254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 260

三、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263

第五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270

第一节 日军大举侵华。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270

一、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70

二、国民党领导的初期正面战场 273

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 279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和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283

五、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85

六、各阶层爱国人士的抗日活动。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87

第二节 全国人民坚持团结坚持抗战。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292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 292

二、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96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299

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发展。相持阶段前期的正面战场 302

五、敌后根据地克服困难,坚持抗战。中国战区的开辟 311

六、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317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20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抗日战场 320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深刻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326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35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38

第六章 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5年8月——1949年9月) 34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和准备自卫战争 343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在建国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343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48

三、国民党破坏停战。解放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354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360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60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363

三、国民党政府的严重危机。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366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71

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371

二、国民党“行宪国大”的召开 374

三、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375

四、中国共产党十二月会议的召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 378

第四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84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384

二、国统区经济的总崩溃与美蒋反动派“和平攻势”的破产 389

三、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 393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400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03

第七章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409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409

一、新中国建立后的形势和任务 409

二、建国初期各条战线的胜利。财政经济状况的开始好转 412

三、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417

四、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社会改革 419

五、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431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43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434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439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443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446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46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52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54

四、三大改造胜利的意义 460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定 461

一、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 461

二、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463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定 466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