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字 2
第一章 汉字形体的演变 2
第一节 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3
第二节 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1
第二章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20
第一节 象形 20
第二节 指事 22
第三节 会意 23
第四节 形声 26
第五节 转注 28
第六节 假借 30
第三章 因形求义 37
第一节 因形求义的意义 37
第二节 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41
第三节 因形求义要注意的问题 43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46
第一节 古今字 46
第二节 通假字 52
第三节 异体字 56
第四节 繁简字 58
第二编 音韵 64
第一章 音韵学及其基本术语 64
第一节 关于声母的概念 66
第二节 关于韵母的概念 73
第三节 关于声调的概念 89
第四节 古代的注音方法 94
第二章 研究古音的材料 105
第一节 汉字 105
第二节 古代的韵文材料 106
第三节 古代的注音材料 107
第四节 古代的韵书和韵图 109
第五节 异文材料 109
第六节 声训材料 110
第七节 对音材料 110
第八节 方言材料 111
第九节 亲属语言材料 112
第三章 音韵学的应用 113
第一节 破假借 113
第二节 考本字 118
第三节 证语源 121
第四节 辨韵文 125
第三编 训诂 130
第一章 绪言 130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130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训诂及训诂学 132
第三节 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3
第二章 训诂的体式 140
第一节 正文体 140
第二节 传注体 141
第三节 专著体 142
第三章 训诂的内容 143
第一节 解释词语 143
第二节 说明章旨 144
第三节 分析句读 146
第四节 校勘文字 147
第五节 阐述语法 147
第六节 说明修辞手法 151
第七节 注音与考证古音 155
第八节 叙事考史 155
第九节 发凡起例 156
第四章 训诂的条例 158
第一节 形训 158
第二节 声训 163
第三节 义训 168
第五章 训诂的方式 172
第一节 互训 172
第二节 推因 173
第三节 义界 173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 175
第一节 求证据 175
第二节 求本字 178
第三节 通文法 180
第七章 结语 184
第四编 语法 190
第一章 古代汉语的词类 190
第一节 古汉语的主要实词——名、动、形 190
第二节 名、动、形等词类的活用 192
第三节 古汉语的其他词类 204
第二章 古代汉语的词序 241
第一节 宾语前置 241
第二节 表示动量的词序 245
第三章 古代汉语的句式 247
第一节 判断句 247
第二节 被动句 253
第三节 动结式述补结构 257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