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乡土浮雕 1
远古的长乐 1
长乐台漫笔 3
长乐建置 5
附表 沿革表 7
县治长乐镇 9
县治九龙冈 11
古代的水寨 12
横流渡絮语 14
言云客家人 16
第二辑 风传逸闻 19
千古不竭的韩公井 19
苏东坡游石马山 21
邹应龙除暴琐闻 23
“龙狮殿”遗闻 25
附文 《广东新语》摘录 28
正德皇帝游江南的遗言 29
水打郭田圩的传说 30
天柱山“离天三尺三”的趣闻 32
乾隆皇帝下旨废新塔 34
传奇式拳师魏钦锡 36
第三辑 艺苑文撷 37
长乐提线木偶戏 37
长乐竹马舞 39
《送龟文》琐谈 41
附文 《送龟文》注释、语体文 43
《弭害论》与《弭害续议》 51
兵勇义民墓碑记 52
水淹紫金山 53
苏东坡改《咏菊》诗的联想 55
长乐醮会 57
菊的故事 59
长乐秀竹 61
古诗选赏 63
新文化的曙光 67
第四辑 风景名胜 69
古长乐八景 69
东山夜月 69
西林夕照 70
北山仙掌 70
石马嘶风 71
笔架凌空 71
塔岗春涨 72
清溪漱玉 72
双螺青髻 73
天堂山组曲 73
奇山 74
秀水 75
花卉 76
石蛙 77
名寺 78
粤东明珠七目嶂 80
古老嶙峋的山峰 81
古老珍稀的植物 82
插天嶂韵致 83
云雾 84
怪石 85
山麓 86
第五辑 民间工艺 87
民间陶瓷史 87
石匠之乡 89
铁匠之乡 92
长乐金木雕 94
沙田锅鼎 96
第六辑 文物胜迹 97
学宫·书院(舍) 97
长乐学宫 97
东山书院 99
金昌书舍 100
金山书院 101
三江书院 102
亭塔·寺庙 104
却金亭 104
槐公亭 106
先农亭 107
圣医亭 108
龙门第 110
狮雄山塔 111
联珠塔 113
培风塔 114
奎文阁 115
东灵寺 116
梅冈寺 117
城隍庙 119
英烈庙 120
文天祥庙 121
桥圳·石场 122
石拱董源桥 122
古水寨码头 123
周瑄圳 124
凤公圳 125
叶湖古石窿 126
故居·碑刻 127
李威光故居 127
古大存故居 128
徐华清故居 129
长乐知县谳语碑 130
风围水口碑 132
榕厦 134
圣旨·题字 135
乾隆皇帝圣旨一 135
附文 (一)加标点、注释 137
(二)语体文 146
乾隆皇帝圣旨二 148
附文 (一)加标点、注释 150
(二)语体文 157
黎元洪题字 158
第七辑 文化教育 159
儒学教育 159
中等学校教育 161
新学兴起 163
知县王景沂施行新学 165
第八辑 风俗民情 167
乡俗 167
传统节日 167
围龙屋 171
酿豆腐 172
宗教 174
佛教 174
基督教 175
天主教 176
民情 177
妇女美德 177
崇文尚武 179
爱国爱乡 181
第九辑 烟尘记事 183
长乐农民响应太平天国革命 183
农民军直捣兴宁城 184
桂子围寨攻坚战 185
锡坑遭遇战 186
军失赖水塘 187
袁世凯的惊梦 188
第十辑 岁月名流 189
军政人士 189
宋代进士古巩 189
左都御史古彦辉 190
山东巡按御史张慎 191
云南巡抚颜容端 193
刚直不阿的钟道 194
五品官衔的卓光谟 195
四川提督江童茂 196
为官清廉的魏成汉 198
武科状元李威光 200
詹学海的仕途之路 202
崖州营参将李耀扬 204
福建提督李南馨 205
金殿传胪赖鹏翀 206
广东提督魏大斌 208
青史留名张清龄 210
榜眼都尉曾琼琲 211
名门望族陈模 212
同盟会员钟奇 213
广东都督张我权 214
廉政县长温其藩 215
五华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黄国梁 216
“带刺的红玫瑰”古大存 217
戎马生涯缪培南 219
文医人士 221
唐宋大家裔派诗人温训 221
秀才张铁珊 223
诗人吉履青 224
长乐县劝学所所长张仲瀛 226
河口中学首任校长李吉庵 227
忠诚育才的邹杏门 228
致力教育的古柳石 229
长乐官立中学堂首任校长吉竹楼 230
球王李惠堂 231
御医徐华清 233
名医曾月根 235
善举人士 236
“世笃忠良”的钟孚 236
仁人君子魏金同 237
廖容中举与“周急可风” 238
李南畴创设水寨圩义渡 240
侨港人士 241
旅美华侨钟木贤 241
爱国归侨古公鲁 243
辛亥革命中的李思辕 245
旅马华侨李桂和 246
旅港同胞曾三利 248
旅港同胞邓焦六 249
“石状元”李浩如 250
旅港同胞李瑞琴 251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