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解析 14
第一节 大学校训概念界定与解析 14
一、界定“大学” 14
二、解析“校训” 14
三、释义“大学校训” 16
第二节 大学校训的相关概念辨析 17
一、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 17
二、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18
三、大学校训与大学校风 19
四、大学校训与大学校徽 21
五、大学校训与大学校园文化 25
六、各概念之间的呼应关系 28
第二章 我国大学校训解读 29
第一节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发展 29
一、我国古代书院“院训”(鸦片战争以前) 29
二、我国近代大学校训(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 33
三、我国现代大学校训(新中国成立至今) 39
第二节 我国大学校训的产生方式 50
一、名人名言铸入 50
二、国家领导人题词 51
三、创办人或校长提出 53
四、民主集中制决定 54
第三节 我国大学校训的理念内涵 58
一、传播知识、探索真理——我国大学校训中的认识论理念 61
二、学以致用、服务国家与社会——我国大学校训中的政治论理念 64
三、崇尚道德、止于至善——我国大学校训中的道德论理念 69
四、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我国大学校训中的融合论理念 71
第四节 我国大学校训的功能 73
一、大学校训对于大学自身的功能 73
二、大学校训对于社会的功能 79
第三章 我国大学校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84
第一节 我国大学校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84
一、我国大学校训存在“四化倾向” 84
二、我国大学校训存在“四不现象” 92
第二节 我国大学校训存在问题之原因 101
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101
二、学校领导对校训的忽视 103
三、大学自身办学定位的模糊 104
四、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框定 105
第四章 我国大学校训的构建与优化 108
第一节 构建新的大学校训的基本原则 108
一、凝练性原则 109
二、独特性原则 111
三、稳定性原则 114
四、创新性原则 117
第二节 构建新的大学校训的一般程序 119
一、广泛征集 119
二、初步筛选 131
三、民主评议 138
四、民意测评 147
五、发布公告 155
第三节 加强校训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166
一、校领导要成为校训精神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166
二、赋予老校训以新内涵 195
三、广泛持久地开展校训文化建设 199
第五章 中外知名大学校训举隅 229
第一节 我国知名大学校训举隅 229
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229
二、求是创新——浙江大学校训 234
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校训 239
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247
五、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上海外国语大学校训 253
六、疑惑与争论——关于北京大学校训 261
七、博文约礼——香港中文大学校训 270
八、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台湾大学校训 275
第二节 外国知名大学校训举隅 279
一、与真理为友——美国哈佛大学校训 280
二、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训 286
三、让自由之风劲吹——美国斯坦福大学校训 291
四、责任、荣誉、国家——美国西点军校校训 297
五、上帝乃知识之神——英国牛津大学校训 302
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校训 308
七、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日本早稻田大学校训 313
附录 318
一、我国364所大学校训文化建设情况 318
二、我国部分古代书院“院训” 338
三、我国部分近代大学校训 338
四、我国当今本科普通高校校训 339
五、我国港澳台地区部分大学校训 372
六、外国部分大学校训 375
参考文献 380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