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诡谲多变的国际意识形态在全球抢滩的时代 1
第二章:新加坡被迫独立后的华语话剧 6
第三章:主题先行的脸谱化剧目——郭宝昆早期三部华语话剧 14
外一章:文革的高大全“三突出”&“三陪衬”理论 29
外二章60年代末革命文艺思潮——异军突起的震荡 31
第四章:主题先行的脸谱化剧目——江宏、林晨1970年代的华语话剧 33
外三章:戏剧大师理论的引介与争论——政治高帽乱扣下的荒谬指责 42
第五章:另类的华语剧场以及短小精悍的脸谱剧 47
第六章:热火朝天后的蓦然回首——1978—1982 57
第七章: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崛起与收编体制的华语话剧 65
第八章:缤纷热闹1982——华语话剧峰回路转 75
第九章:跨团联演连环出击《小白船》·《乌拉世界》&《?呸店》 82
第十章:写实剧与实验剧场“竞相争辉”的1980年代 94
第十一章:远离政治戏剧的告别式——郭宝昆整装待发再次出击 103
外四章: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戏剧观与郭宝昆 118
外五章:阿尔托的残酷剧场 119
外六章:质朴剧场的先行者——葛罗托夫斯基 120
第十二章:别叫戏剧太沉重——单口剧场《棺材太大洞太小》·《单日不可停车》&《鹰猫会》 122
第十三章:傻姑娘与福建妈妈——两个女人的疾呼 133
结语章:华语话剧溯本归元的急迫性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