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统一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文业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4517281
  • 页数:174 页
图书介绍:地球生物多恣多彩,生命有长有短,有的短短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或几年,有的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生物的寿命与其物质结构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关系?本量子理论将揭开其秘密。不同的引力子拓展将形成不同的宇宙物质,有的形成原子分子,有的形成卫星,有的形成行星,有的形成恒星,有的形成星系,有的形成宇宙。本量子理论还将揭开宇宙结构的奥秘。本书适合广大物理爱好者和研究者,对了解物理的最新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1物理基础知识回顾 1

2浅析多重积分迭代级数法 10

3物质波函数新量子理论 13

3.1 相互作用统一定律 13

3.2 物质结构统一模型(绕核旋转模型) 14

3.3 粒子振幅方程的导出 15

3.4 粒子振幅方程的求解过程 16

3.5 粒子绕核运动的性质 21

3.5.1 粒子绕核运动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1

3.5.2 粒子绕核运动轨道半径 21

3.5.3 粒子的自旋特性 25

3.5.4 粒子的正反性 26

3.5.5 宇称性质 26

3.5.6 粒子的稳定性 26

3.5.7 1/2量子的意义及亚定态 26

3.5.8 氢原子的结构性质 26

4物质运动规律量子化 28

4.1 基本原理、原则、准则及假定 28

4.1.1 量子原理 28

4.1.2 量子态相互作用原则 30

4.1.3 区分正反粒子准则 30

4.1.4 微粒子质量及势能因子不变假定 31

4.2 物质形成统一模型 31

4.2.1 物质空间变化路径及量子数 31

4.2.2 自旋分裂及结合原则 33

4.2.3 量子态分裂原理 34

4.2.4 正反粒子及中性粒子填充准则 34

4.2.5 间杂填充不湮灭准则 34

4.2.6 填充饱满度规律 34

4.3 物质形成的量子化规律 34

4.3.1 物质空间由第2态转化到第7态形成新物质的情况 34

4.3.2 物质空间由第2态转化到第5态形成新物质的情况 43

4.4 中国最古老的量子理论“八卦” 46

4.5 新粒子物理量的统一描述 46

5物质空间的量子特性 48

5.1 现实空间与量子空间 48

5.2 物质空间的量子描述 49

5.3 稳定中性粒子的形成 54

5.4 5次引力子转化为光类子 56

5.5 微粒子作用空间的拓展 57

5.6 物质空间反转 59

5.7 轻子绕核旋转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 61

5.8 光子在不同物质空间的旋转半径 64

6物质运动速度特性 65

6.1 新粒子自旋速度 65

6.2 新粒子空间拓展速度 65

6.3 相互作用介子速度 66

6.4 新粒子各种速度汇总 69

6.5 物质运动速度极限值原理 70

7衍生物质体系 71

7.1 4次引力子衍生物质体系 72

7.2 6次引力子衍生物质体系 75

7.3 n次引力子形成的衍生物质体系 78

8原子核结构规律 80

8.1 原子核的“幻数”结构 80

8.2 原子核幻数结构的最新解析 81

8.2.1 核子结构的性质 82

8.2.2 核子组成原子核的规则 82

8.2.3 原子核形成的填充壳层规律 85

9粒子结构性质 91

9.1 电类子形成的多种模式 91

9.2 核类子形成的多种模式 91

9.2.1 核类子形成的第一种模式 91

9.2.2 核类子形成的第二种模式 92

9.2.3 核类子形成的第三种模式 93

9.2.4 核类子形成的第四种模式 93

9.3 饱核和饿核的性质 94

9.3.1 饱核与饿核的具体形式 94

9.3.2 饱核和饿核的性质 95

9.4 填充粒子相互转化 95

9.5 新粒子的分裂种类 95

9.5.1 引力子的分裂种类 95

9.5.2 2次引力子的分裂种类 96

9.5.3 e类中微子的分裂种类 96

9.5.4 光类子的分裂种类 96

9.5.5 μ类中微子的分裂种类 96

9.5.6 电类子的分裂种类 97

9.5.7 核类子的分裂种类 97

9.5.8 5次超子的分裂种类 98

9.6 新粒子分裂种类汇总 99

9.7 几种基本粒子结构的量子解析 100

9.7.1 原子结构 100

9.7.2 核子结构的解析 100

9.7.3 μ子的形成 101

9.7.4 π介子的形成 102

9.7.5 核子结构 104

10相互作用的解析 106

10.1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历史认识 106

10.1.1 万有引力 107

10.1.2 电磁相互作用 107

10.1.3 弱相互作用 107

10.1.4 强相互作用 108

10.2 相互作用种类 109

10.2.1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109

10.2.2 2次引力子间的问题 111

10.2.3 3次引力子间的问题 111

10.2.4 e类弱相互作用 112

10.2.5 μ类弱相互作用 112

10.2.6 电磁相互作用 113

10.2.7 强相互作用 114

10.2.8 5次超强相互作用 115

10.3 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性质汇总 117

10.4 物质间相互作用机制 120

10.4.1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机制 120

10.4.2 正反粒子相互作用机制 120

10.4.3 中性粒子相互作用机制 121

10.5 物质的构成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122

11物质波的探索 125

11.1 链式相互作用场辐射出的物质波 126

11.2 物质波的辐射能量 127

11.3 原子或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29

11.4 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130

11.5 相同物质间的引力共振 132

11.6 引力波和电磁波 132

11.7 引力波的测定 134

11.8 引力磁场 135

12宇宙生命时间量子 138

12.1 光子衍生系定态时间 138

12.2 引力子衍生系定态时间 141

12.3 宇宙生物寿命 144

13宇宙结构量子规律 146

13.1 太阳系行星形成的量子规律 146

13.2 太阳系行星轨道形成的量子规律 147

13.2.1 类地行星公转轨道 148

13.2.2 小行星带公转轨道 148

13.2.3 类木行星公转轨道 148

13.3 行星卫星形成的量子规律 151

13.3.1 木星卫星的构成规律 151

13.3.2 木星卫星形成的量子规律 151

13.4 类太阳系、类银河系及宇宙形成的量子规律 153

13.5 太阳内部结构与太阳系物质形成的量子规律 153

13.6 各种作用力空间拓展与所对应形成宇宙物质的关系 154

13.7 各种作用力空间拓展又可以相互转化 155

13.8 太阳核聚变机制 155

13.8.1 氢氦核区 156

13.8.2 锂-氖核区 157

13.8.3 钠-氩核区 157

13.8.4 钾-氪核区 158

13.8.5 铷-钡核区 159

13.8.6 银-钋核区 159

13.8.7 重金属核区 161

13.9 太阳核聚变与太阳系行星形成的规律 164

13.9.1 太阳系行星分类 164

13.9.2 太阳核聚变阶段 164

参考文献 175

后记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