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缘起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9
第一章 由政治话语的主导向现代都市影像的转型(1978—1986) 17
第一节 上海想象中政治话语的延续 18
一、“伤痕电影”中极端政治化表述的延续 18
二、“工业主义”主题的延续与“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 22
三、家庭空间中政治性的残余 28
第二节 上海想象中的文化突破 31
一、现代都市特性的显现 31
二、个人主体性的彰显 37
三、“日常性”的复归 40
第三节 对改革开放之初上海想象中“现代化意识形态”的反思 44
第二章 现代都市文化的彰显(1987—2002) 49
第一节 都市空间作用的凸显 50
一、“街道”成为主场景 50
二、都市“漫游者”视角的引入 56
三、对都市空间中潜藏的权力关系的揭示 59
第二节 都市叙事的兴起 63
一、欲望书写的勃发 63
二、身体意象的凸显 68
三、城乡对比叙事模式的运用 71
四、底层叙事的浮现 74
五、对黑色电影模式的借鉴 77
第三节 “上海性”的显影和跨国想象的强化 79
一、上海题材电影中“上海性”的显影 79
二、跨国想象的强化 84
第三章 全球城市愿景中的上海想象(2003—2012) 89
第一节 由“火车效应”到“地铁效应”——中国都市电影的文化转型 90
第二节 中国电影中时尚化的上海想象 95
一、上海都市空间的时尚化表征 95
二、时尚化的上海影像的形成原因 100
第三节 上海影像中全球性都市景观的主导 104
一、上海影像中的全球性书写 105
二、对上海影像中全球性书写的反思 108
第四节 景观化的上海影像与认同之难 112
第五节 独立电影和作者电影中的另类上海想象 117
第四章 作者论视野中的上海影像书写 123
第一节 彭小莲:上海城市发展的守望者 123
第二节 娄烨:都市废墟中的“拾荒者” 130
第三节 李欣:后现代都市中的“历险者” 136
第五章 对上海怀旧电影的文化反思 143
第一节 上海怀旧电影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 143
第二节 上海怀旧电影的空间化审美与文化表征方式 147
第三节 上海怀旧电影中的“恋物”情结 150
第四节 “后革命”文化氛围与上海怀旧电影中的全球化想象 153
第五节 对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怀旧风潮的反思 156
第六章 对上海题材电影进一步发展的文化思考 161
第一节 以上海电影业实力的提升带动上海题材电影的发展 161
一、中国电影中心北移对于上海题材电影创作的影响 161
二、同一时期北京题材电影创作的繁荣景象 163
三、对增强上海题材电影创作力量的思考 168
第二节 关于上海题材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思考 171
一、类型电影在都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意义 171
二、类型电影与都市特质间的关系 172
三、上海题材电影类型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77
第三节 上海题材电影应突破对海派文化的模式化理解 178
结语 183
参考文献 187
参考书目 187
参考论文 193
参考影片 198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