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家命运 1
第一章 长江之子 5
一、出身平民家庭 5
二、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7
三、长江留给他的人生印记 11
第二章 烽火岁月 16
一、爱国主义的萌芽 16
二、热血涌动 19
三、苦难磨砺人生 22
四、从清华中学到南开中学 26
五、对物理学产生兴趣 29
第三章 大学时代 33
一、确立人生志向 33
二、抗战时期最好的大学 35
三、简陋与豪华相得益彰 40
四、清贫的校园生活 45
五、“不得了”与“了不得” 49
六、让人惊叹的满分 53
第四章 学生运动 56
一、日本鬼子投降了 56
二、反对内战的呼声 59
三、坚强的“民主堡垒” 65
四、经受血与火的洗礼 70
五、一二·一惨案 74
第五章 赴美求索 77
一、肩负特殊使命 77
二、赴美前的风风雨雨 83
三、被美国“忽悠”了 88
四、留学4年,成绩全A 91
第六章 游子情怀 96
一、学生领袖 96
二、悄悄降临的爱情 102
三、华丽家族 108
四、一封公开信 117
第七章 回归祖国 125
一、不可阻挡的回国潮 125
二、回到祖国的感觉真好 129
三、重回故乡,难舍亲情 132
四、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 135
五、有情人终成眷属 138
第八章 激情燃烧 143
一、揭露美帝的科学檄文 143
二、战火烧到了鸭绿江 146
三、赴农村参加土改 150
第九章 战地日记 154
一、板门店开启停战谈判 154
二、入朝途中遭敌机轰炸 160
三、难以忘怀的战场生活 165
四、极为出色的英语翻译 168
五、谈判桌上的激烈较量 173
六、炮火之中的理论思考 178
七、谈谈打打未有时 182
第十章 重执教鞭 189
一、调任东北人民大学 189
二、身穿军装的“帅哥” 193
三、“我们热爱朱老师” 196
四、师恩情深三院士 203
五、倾心扶助青年教师 206
六、物理系的“内当家” 211
第十一章 入党夙愿 216
一、提出入党申请 216
二、好事多磨 220
三、提拔未获批准 225
第十二章 另有任用 231
一、中南海领袖拍板 231
二、普及原子能基本知识 237
三、最迫切的是人才 243
四、辛勤耕耘,喜结硕果 247
第十三章 肩负使命 253
一、规划·机构·主帅 253
二、“这个事太重要了” 257
三、主持核反应堆技术研究 262
第十四章 担当重任 271
一、“应该动起来了” 271
二、三条战线同时展开 275
三、塔姆院士的推荐 279
四、毛泽东就是不松口 285
五、莫斯科传来不好的消息 289
六、苏联终于摊牌了 292
七、出任原子弹技术领导人 295
八、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 300
第十五章 攻坚克难 305
一、重起炉灶再开张 305
二、上马还是下马 313
三、承上启下的“瓶子口” 318
四、向周恩来汇报工作 323
第十六章 横空出世 328
一、移师金银滩 328
二、站得高,看得远 333
三、张爱萍赋诗相赠 337
四、宜早不宜迟 343
五、核试验技术的开创者 348
六、细之又细,严之又严 354
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60
八、罗布泊巨响 365
九、庄严的承诺 376
第十七章 风雨征途 383
一、谋定而动,再战告捷 383
二、“二七风暴” 390
三、集中力量,探索氢弹原理 397
四、响在法国人之前 405
五、艰难前行 414
六、点燃地下核火 419
第十八章 不负重托 426
一、委以重任,步入高层 426
二、核“蛟龙”下海 430
三、临危处置核险情 436
四、周恩来说:朱光亚太忙了 445
五、有朋自远方来 449
六、邓小平的嘱托 455
七、君子坦荡荡 460
第十九章 春暖花开 467
一、不寻常的1976年 467
二、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471
三、飞向太平洋 474
四、核试验跃上新台阶 480
五、中子弹研制成功 483
第二十章 任重道远 490
一、出任新职 490
二、监控失控的核动力卫星 495
三、中国核电事业开拓者 501
四、倡导国防战略研究 508
五、设计“863”计划蓝图 511
六、推动“921”工程上马 518
七、应对新军事革命挑战 527
第二十一章 众望所归 535
一、中国科协当家人 535
二、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545
第二十二章 不朽丰碑 564
一、站在新的制高点上 564
二、驳斥考克斯报告 580
三、谋划新世纪装备建设 587
四、永恒的星座 598
第二十三章 大师情怀 608
一、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 608
二、钱学森后面的那个人 614
三、家风·亲情·慈爱 618
尾声 感动中国 625
后记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