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解剖生理学基础的概念及其在医药卫生技术领域的地位 1
二、人体的基本组成 1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
(一)新陈代谢 1
(二)兴奋性 2
四、人体功能的调节 2
(一)人体与环境 2
(二)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3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4
五、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5
(一)解剖学姿势 5
(二)方位术语 5
(三)面 5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6
第一节 细胞 6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6
(一)细胞膜 6
(二)细胞质 9
(三)细胞核 10
二、细胞分裂 10
(一)间期 10
(二)分裂期 11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1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2
第二节 基本组织 13
一、上皮组织 14
(一)被覆上皮 14
(二)腺上皮和腺 17
二、结缔组织 17
(一)疏松结缔组织 17
(二)致密结缔组织 18
(三)脂肪组织 19
(四)网状组织 19
(五)血液 19
(六)软骨组织 19
(七)骨组织 19
三、肌组织 20
(一)肌纤维的形态结构 20
(二)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22
四、神经组织 24
(一)神经元 24
(二)神经纤维 25
(三)神经末梢 26
(四)突触 26
(五)神经胶质细胞 27
第三节 人体和器官的被覆结构 27
一、皮肤 27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27
(二)皮肤的附属结构 28
二、器官的被覆结构 29
(一)浆膜 29
(二)粘膜 29
(三)滑膜 29
第三章 躯体结构与运动 30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31
一、概述 31
(一)骨 31
(二)骨连结 32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33
(一)脊柱 33
(二)胸廓 35
三、颅骨及其连结 36
(一)颅的组成 36
(二)颅的整体观 37
(三)颅骨的连结 40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40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40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43
第二节 肌 47
一、概述 47
(一)肌的形态 47
(二)肌的构造 47
(三)肌的起止和作用 47
(四)肌的辅助结构 48
二、躯干肌 48
(一)背肌 48
(二)颈肌 49
(三)胸肌 49
(四)膈 49
(五)腹肌 50
(六)会阴肌 51
三、头肌 51
四、四肢肌 51
(一)上肢肌 52
(二)下肢肌 53
第四章 物质摄取与废物排泄 55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 56
一、概述 56
(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56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56
(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56
二、口腔、咽和食管 57
(一)口腔 57
(二)咽与食管 60
三、胃 61
(一)胃的形态、位置及结构 62
(二)胃的运动 63
(三)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63
四、肝与胰 64
(一)肝 64
(二)胰 67
五、小肠 68
(一)小肠的位置、分部及形态 68
(二)小肠粘膜结构 68
(三)小肠液及作用 69
(四)小肠的运动形式 70
(五)小肠的吸收功能 70
六、大肠 71
(一)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71
(二)大肠的功能 72
七、腹膜 73
(一)腹膜及腹膜腔 73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73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73
第二节 呼吸 74
一、呼吸道和肺 76
(一)鼻 76
(二)咽 76
(三)喉 76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77
(五)肺 77
(六)胸膜与纵隔 80
二、肺通气 81
(一)肺通气的动力 81
(二)肺通气的阻力 83
(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83
三、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85
(一)气体的交换 85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86
第三节 尿的生成与排放 87
一、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88
(一)肾的位置和形态 88
(二)肾的结构 88
二、肾的血液循环及其特点 90
(一)肾的血液供应 90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90
三、尿的生成过程 91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91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92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94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95
(五)尿的浓缩和稀释 97
四、尿液及其排放 97
(一)尿液 97
(二)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放 98
第五章 物质转运 101
第一节 血液 101
一、概述 101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101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01
二、血浆 102
(一)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102
(二)血浆渗透压 103
三、血细胞 103
(一)红细胞 103
(二)白细胞 105
(三)血小板 106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106
(一)血液凝固 106
(二)纤维蛋白溶解 108
五、血型和输血 109
(一)ABO血型系统 109
(二)Rh血型系统 110
第二节 心 111
一、心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112
(一)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 112
(二)心腔结构 113
(三)心壁的微细结构和心的传导系统 116
(四)心的血管 117
(五)心包 118
二、心的泵血功能 118
(一)心动周期 118
(二)心的泵血过程 119
(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20
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20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20
(二)窦房结等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 121
四、心肌的生理特性 122
(一)自动节律性 122
(二)传导性 122
(三)兴奋性 122
(四)收缩性 123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 124
五、心音和心电图 124
(一)心音 124
(二)心电图 124
第三节 血管 125
一、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25
(一)血管的分类 125
(二)血管壁的微细结构 126
二、肺循环的血管 128
(一)肺循环的动脉 128
(二)肺循环的静脉 128
三、体循环的动脉 128
(一)头颈部的动脉 128
(二)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129
(三)胸部的动脉 130
(四)腹部的动脉 130
(五)髂总动脉 132
(六)盆部的动脉 132
(七)下肢的动脉 132
四、体循环的静脉 133
(一)上腔静脉系 133
(二)下腔静脉系 135
五、血管的功能 137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37
(二)静脉血压和血流 139
(三)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140
(四)组织液循环 141
第四节 淋巴循环 141
一、淋巴管道 141
(一)毛细淋巴管 142
(二)淋巴管 142
(三)淋巴干 143
(四)淋巴导管 143
二、淋巴器官 144
(一)淋巴结 144
(二)脾 147
(三)胸腺 148
三、淋巴生成与循环的生理意义 148
(一)淋巴的生成 148
(二)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148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50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50
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150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50
(一)骨骼肌活动 150
(二)环境温度 151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51
(四)精神活动 151
三、基础代谢 151
第二节 体温 152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152
(一)正常体温 152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52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153
(一)机体的产热过程 153
(二)机体的散热过程 153
三、体温调节 154
(一)温度感受器 154
(二)体温调节中枢 155
(三)调定点学说 155
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控 156
第一节 感觉器官 156
一、眼 156
(一)眼球 156
(二)眼副器 160
二、耳 161
(一)外耳 161
(二)中耳 162
(三)内耳 163
(四)耳的听觉功能 164
(五)耳的平衡功能 164
第二节 神经系统 165
一、中枢神经系统 165
(一)反射中枢及其作用 165
(二)脊髓 166
(三)脑 168
(四)脑和脊髓的被膜 173
(五)脑的血管 175
(六)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176
(七)血脑屏障 176
二、周围神经系统 177
(一)脊神经 177
(二)脑神经 181
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84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184
(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87
(三)背侧丘脑和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 188
(四)痛觉 188
四、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89
(一)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 189
(二)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 190
(三)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190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91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91
五、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92
(一)自主神经 193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196
六、脑的高级功能 199
(一)条件反射 199
(二)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 200
(三)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200
(四)觉醒与睡眠 202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 202
一、激素 202
(一)激素的化学分类 202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02
(三)激素的作用原理 202
二、垂体 203
(一)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03
(二)腺垂体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203
(三)腺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 204
(四)腺垂体功能的调节 205
(五)神经垂体的微细结构 205
(六)神经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 205
三、甲状腺 205
(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 205
(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205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06
(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206
四、甲状旁腺 207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 207
(二)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207
五、肾上腺 207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207
(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 207
(三)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208
(四)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208
(五)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208
六、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209
(一)胰岛 209
(二)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 209
(三)心房肌细胞 210
第八章 生殖 211
第一节 生殖器官 211
一、男性生殖器官 211
(一)睾丸 211
(二)附睾 213
(三)输精管、射精管与精索 214
(四)附属腺 214
(五)阴囊、阴茎与男性尿道 214
二、女性生殖器官 215
(一)卵巢 215
(二)输卵管 217
(三)子宫 217
(四)阴道 220
(五)女阴 220
第二节 生殖过程 220
一、受精、卵裂与胚泡 221
(一)受精 221
(二)卵裂 221
(三)胚泡的形成 221
二、植入与蜕膜 222
(一)植入 222
(二)蜕膜 223
三、三胚层的形成 223
(一)内、外胚层的形成 223
(二)中胚层的形成 223
四、胎膜和胎盘 224
(一)胎膜 224
(二)胎盘 225
五、分娩 226
六、先天性畸形 226
(一)遗传因素引起的畸形 226
(二)环境因素引起的畸形 226
第九章 人体衰老 227
第一节 寿命 227
一、人类最高寿命的研究 227
二、年龄划分标准 227
三、老年人划分标准 227
第二节 衰老 228
一、衰老机制的学说 228
(一)遗传程序学说 228
(二)生物钟学说 228
(三)自由基学说 228
二、影响衰老的因素 228
(一)遗传因素 228
(二)环境因素 228
(三)心理因素 229
三、衰老的解剖、生理和病理改变 229
(一)衰老的外在表现 229
(二)机体内部器官的改变 229
第三节 抗衰老 230
一、基因研究进展 230
(一)衰老基因 230
(二)长寿基因和基因克隆 230
(三)基因治疗策略 230
二、抗衰老制剂研究进展 231
(一)褪黑素及其受体 231
(二)微量元素 231
(三)天然药物 231
实验指导 232
实验一 232
一、刺激与反应 232
二、反射弧分析 234
实验二 234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234
二、细胞 236
三、基本组织 236
实验三 238
实验四 239
一、消化系统大体解剖 239
二、消化系统微细结构 240
实验五 241
一、呼吸系统大体解剖 241
二、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 241
三、肺活量测定 242
实验六 242
一、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大体解剖 242
二、肾的微细结构 243
三、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示教) 243
实验七 244
一、血细胞 244
二、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245
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245
四、ABO血型的鉴定 246
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247
六、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247
实验八 247
一、心 247
二、蛙心搏动观察及心搏起源分析(示教) 248
三、离体蛙心灌注 248
四、人体心音听取 249
实验九 250
一、血管的大体解剖 250
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250
三、微循环血流观察 251
四、中动、静脉和淋巴结切片 251
实验十 251
一、视器和前庭蜗器大体解剖 252
二、视力测定 252
三、视野测定 252
四、瞳孔对光反射 253
五、色盲检查 253
六、声波的传导途径 253
实验十一 254
一、神经系统大体解剖 254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示教) 255
三、去大脑僵直(示教) 256
四、动物小脑功能损毁测试 256
五、人体浅、深反射检查 256
实验十二 257
一、胃肠运动观察 257
二、呼吸运动调节及其胸膜腔负压的观察 257
三、哺乳动物血压的调节 259
实验十三 260
一、生殖器官的大体解剖 260
二、生殖器官的微细结构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