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检察理论篇 1
一、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
二、和谐语境中的检察功能与检察理念 20
三、论检察活动的原则 34
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 60
五、统筹兼顾检察工作的重要关系 70
六、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 74
七、理性执法重在遵循客观规律 77
八、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 81
第二部分 公诉理论篇 87
一、公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 87
二、论公诉权 108
三、论公诉的法律原则 132
四、论公诉的刑事政策 170
五、公诉的价值 197
六、论公诉的程序意义 221
七、公诉人的职责及其法律地位 234
八、论公诉的举证责任 244
九、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特色 286
十、适用不起诉的几个问题 300
十一、强化审判监督,充分保障人权 307
第三部分 检察实务篇 315
一、做好新时期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315
二、健全追捕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机制 327
三、突出法律监督属性,加强和改进民行检察工作 334
四、坚持“五个统一”推动民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344
五、着力构建化解涉检信访矛盾的工作格局 348
六、公诉人如何提高业务素质 356
七、关于举证规则 368
八、主张责任的实现 371
九、举证责任的承担 373
十、关于控辩双方举证责任分担 378
十一、举证责任的转移、倒置及免证 383
十二、控方应否承担通知证人出庭责任 387
十三、证明标准的若干问题 388
十四、客观真实和证据真实 392
十五、刑事司法如何面对“排除合理怀疑” 394
十六、秘密取得刑事证据的可采性 400
十七、关于法官庭外调查核实证据问题 405
十八、刑事诉讼中如何使用行政执法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 407
十九、如何当庭认证 410
二十、如何当庭质证 412
二十一、在法庭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414
二十二、在法庭审理中如何向被告人发问 418
二十三、关于被告人庭审翻供 421
二十四、如何看待公诉中的检察一体化 425
第四部分 公诉改革篇 429
一、深化公诉改革,促进新世纪公诉工作的全面发展 429
二、积极推进公诉改革,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441
三、论主诉检察官 446
四、论不起诉的公开审查 462
五、论庭前证据展示 467
六、证据开示与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 480
七、证据展示面面观 486
八、运用多媒体示证的理论思考 490
九、关于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思考 503
十、谈认罪案件简化审理 508
十一、解析“辩诉交易” 518
十二、解读“量刑建议” 522
十三、主张责任与量刑建议的关系 526
第五部分 检察管理篇 531
一、更新执法观念,努力开创检察工作的新局面 531
二、更新执法观念,保证公正执法 546
三、规范工作机制,提高公正执法水平 564
四、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切实转变检察工作观念 571
五、检察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579
六、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585
七、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603
八、完善惩防体系,努力开创廉洁从检的新局面 615
九、规范执法的基本要求 624
十、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和工作作风 632
十一、健全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监督 639
十二、提升媒介素养,完善新时期执法能力 650
十三、加强建设,注重应用,推进检察技术信息工作科学发展 654
十四、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夯实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 663
十五、以“六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677
十六、创新机制,科学考核,全面推进基层院建设健康发展 687
作者主要著作及论文索引(1981—2014) 692
作者后记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