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文明视野看世界 8
一 当今世界的三大突出问题 8
二 问题本身就是其原因 19
三 唤起新的文明觉醒 22
第二章 社会文明的人性观 25
一 人的社会性 25
二 古代思想家对人性论述的局限性——一场千年未了的人性善恶“官司” 33
三 人性与社会文明 44
四 教育对人性和社会文明的升华 49
第三章 社会经济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 56
一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划分的科学性 56
二 伴随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 87
三 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 117
第四章 文明与社会文明 133
一 人类文明的起点 133
二 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联性 144
三 社会文明的三大标志 151
四 社会文明的本原 153
第五章 社会文明的基本特性 158
一 社会文明的人本性 158
二 社会文明的政治性 162
三 社会文明的方向性 165
四 社会文明的整体性 168
五 社会文明的渐进性 171
第六章 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 176
一 平等的根源——生产资料公有制 177
二 马克思的第三大发现——生产资料所有制 184
三 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是人类社会最深刻、最彻底、最根本的变革,也是最艰难的变革 187
四 平等是自由、民主的前提 210
第七章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218
一 理想社会的思想光芒 218
二 构想和追求理想社会的动因 224
三 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历史意义 231
第八章 社会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革命 234
一 革命的内涵与外延 234
二 社会文明演进的革命精神 256
三 永远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 258
第九章 有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几种错误思想 263
一 新自由主义批判 263
二 反对纯经济观点 267
三 驳“历史终结论” 269
四 评《国富论》及其“看不见的手” 272
五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277
六 社会达尔文主义批判 281
第十章 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目标——人民社会 284
一 人民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284
二 人民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 288
三 人民社会的基本特征 290
第十一章 共同迈向新的社会文明 297
一 再论马克思是对的 297
二 中国,人民社会的践行者 304
三 “百国之和”的世界 308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