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政治哲学的思考 以阶级意识为视角的探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0192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阶级意识为视角,围绕着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普遍和特殊关系上,分析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的辩证法,然后分别考察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阶级意识、无产阶级意识启蒙和无产阶级政党等四个层面上对列宁政治哲学的深度思考,分析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政治哲学在上述问题上的联系和区别。

引论 1

一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2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11

三 本文的基本结构 18

第一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考列宁政治哲学的背景 27

第一节 历史背景 28

一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8

二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1

三 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41

第二节 理论背景 53

一 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及其影响 54

二 经济决定论及其表现 59

三 卢森堡对列宁的批评 63

四 民族的文化思想传统 69

第二章 总体性方法及对列宁政治哲学反思路径的差别 71

第一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提出 72

一 总体性方法的提出及其意义 72

二 总体性方法的本体论内涵 76

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列宁的辩证法 78

第二节 主体和客体的总体性统一 81

一 辩证法的区分和使用 83

二 总体性的两个维度——以革命为例 88

三 主体和客体的总体性统一 92

第三节 理论和实践的总体性统一 101

一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02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具体内涵 108

三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卢卡奇和柯尔施对列宁的评判 118

第四节 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总体性统一 124

一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125

二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总体性统一 127

三 对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 132

第三章 重新思考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功能 138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探讨深入管理科学层面 138

一 历史主义原则:历史与社会意识 139

二 卢卡奇对物化意识的批判 143

三 葛兰西对“劳动和生产的合理化”的批判 146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149

一 马克思、恩格斯:颠倒的观念 150

二 列宁:意识形态的正面规定 152

三 卢卡奇:从虚假意识到虚伪意识 154

四 柯尔施:意识形态与意识形式在术语上的区分 155

五 葛兰西:从“观念论”到“意识形态” 158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功能 161

一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 162

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功能 166

第四章 扩展阶级意识的内容 169

第一节 心理意识和阶级意识 169

一 阶级意识及其与阶级的关系 170

二 区分心理意识和阶级意识 174

三 无产阶级意识的生成 177

第二节 阶级意识对阶级行动的依赖 180

第三节 阶级意识和知识分子 187

一 知识分子的概念及类型 188

二 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职能及其使命 191

第五章 拓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启蒙的路径 196

第一节 列宁对“灌输论”的阐发 197

一 “灌输论”的提出 197

二 列宁论“灌输” 202

第二节 乌托邦主义:对“灌输论”的质疑与辩护 211

一 柯尔施:历史不可测 211

二 卢卡奇:历史总体可测,细节不可测 214

三 葛兰西:预见是意志对于现实的干涉 216

第三节 阶级意识的文化启蒙:争取文化领导权 221

一 领导权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 222

二 文化领导权的认识论意义 225

三 从列宁的“革命”到葛兰西的“争取领导权” 228

四 文化启蒙: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性及其战略 233

第六章 凸显政党和阶级意识的关系 240

第一节 阶级意识和政党结构 240

一 政党及其派别: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结构 241

二 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外部结构之一 245

三 政党和工人运动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外部结构之二 253

第二节 政党对阶级意识的铸造功能 259

一 政党是阶级意识的人格形象 259

二 作为灌输主体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 262

三 “集中”与“专政”:对列宁一党专政理论的发展和批判 266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77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293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