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里、家世及少年时代 1
一、司马迁故里 1
二、源远流长的世系 11
三、“迁生龙门” 15
四、司马迁的生年与表字 18
五、“年十岁则诵古文” 22
六、“耕牧河山之阳” 26
七、家徙茂陵 28
第二章 出仕与扈从 33
一、二十壮游 34
二、出仕郎中 38
三、奉使西征巴蜀以南 41
四、扈从武帝 44
五、负薪塞河 47
第三章 家学渊源与师承 50
一、秦国名将司马错 50
二、秦铁官司马昌和汉市长司马无泽 53
三、受学于董仲舒 57
四、问故于孔安国 61
五、私淑“至圣先师”孔子 66
第四章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 74
一、出仕与师承 74
二、重振天官学 78
三、论六家要指 84
四、制定封禅仪 88
五、发凡起例《太史公书》 94
六、遗命司马迁 100
第五章 发愤著书 104
一、继任太史令潜心修史 104
二、制定太初历 106
三、修正《史记》断限 109
四、答壶遂问述作史义例 113
五、受李陵之祸 120
六、发愤著书 127
第六章 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 132
一、博大的五体结构 132
二、通变的历史内容 150
三、《史记》的取材义例 161
四、实录精神 166
第七章 《史记》的文学成就 173
一、《史记》文学性的界说 174
二、司马迁的文学观和美学观 182
三、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193
四、《史记》散文叙事的艺术特色 204
第八章 司马迁的思想 226
一、天人观 227
二、政治观 233
三、经济观 240
四、历史观 253
五、战争观 262
六、民族观 271
七、道德观 276
八、人才观 288
第九章 大一统时代的骄子 296
一、《史记》完稿与修订 296
二、司马迁的卒年 304
三、《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 309
四、司马迁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17
第十章 名山事业垂千秋 326
一、《史记》为官书,藏之名山,即储之庙堂 326
二、《史记》书名与续补窜附 329
三、史记学的形成——汉唐时期 337
四、史记学的发展——宋元明清及近代 346
五、马班异同成为一门学问 357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372
主要参考书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