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开国外交 1
第一章 开国交涉的当时内外情势 1
一、英帝国主义发展概略 1
二、中国大国主义的外交体制 2
三、开国交涉的回顾 3
四、当时中国的衰败情势 3
五、两大主义的矛盾发展 4
第二章 第一次战争(鸦片战争) 7
一、战时外交概略 7
二、战争性质的分析 8
三、林则徐外交 9
四、琦善外交 10
五、媾和外交 10
六、失败的教训与影响 11
附、中英江甯条约及退还舟山条约摘要 13
第三章 第二次战争(修约战争) 16
一、道光末年守势的对外强硬政策 16
二、咸丰初年攻势的对外强硬政策 17
三、列强屡次要求实行及增订条约 17
四、亚罗号事件与叶名琛外交 18
五、亚罗号事件后清廷对外方针 19
六、列强继绩要求修约与中国态度 19
七、上海谈判及津沽小胜 20
八、天律再谈判及通州会议 20
九、北京和约之影响及中国外交之划期转变 21
附、中英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摘要 22
中编 护边外交 27
第一章 同光时代的内外情势 27
一、国际帝国主义的划期发展 27
二、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向外发展 27
三、中国之非战图强 28
第二章 台湾及琉球事件 30
一、中日修好条约之订立 30
二、日本之侵略外交 30
三、中国的消极对策 31
四、列强参预中日交涉 31
五、日本吓诈外交之成功 31
六、日本并琉及中国态度 32
七、琉案之交涉 32
附、台事专约三条 33
第三章 伊犁事件 35
一、俄占伊犁及初期交涉 35
二、中国内部意见之不统一 35
三、崇厚的屈辱外交 36
四、曾纪泽外交的特色 36
五、事变中之列国干涉与调停 37
附、伊犁和约摘要 38
第四章 越南事件 40
一、法侵越南的步骤与方式 40
二、中国的微妙对策 40
三、中国非战主义的最后决定 41
四、外交人物及其主张 42
附、中法越南条约摘要 44
第五章 朝鲜事件 47
一、日本积极侵略朝鲜 47
二、日本攻势的三重外交 47
三、中国和战外交之梦 48
四、天津条约之真相 49
附、中日天律条约摘要 51
第六章 甲午战争 52
一、天津条约后之朝鲜 52
二、国际情势对日不利 52
三、日本的外交战略 53
四、战前中国外交之失当 54
五、中国应战的微妙动机 54
六、战中清廷和议不绝 55
七、英国外交的三部曲 56
八、李鸿章媾和外交之悲剧 56
九、三国干涉与中日外交 57
十、均势破坏后的中国外交 58
附、中日马关条约摘要 61
下编 图存外交 65
第一章 日俄战后之远东形势 65
一、日本之跃进与列强态度 65
二、日本侵华的保障机构 66
三、微妙的中日亲善关系 67
第二章 廿一条约事件 69
一、日木亟欲确立其满蒙特权 69
二、日英之事前谅解 70
三、日本参战端为侵华 71
四、日本侵华之举国一致 72
五、日本式的外交战术 75
六、袁政府的外交私策 77
七、袁政府的对欧战政策 78
八、中国朝野的愤慨激昂 79
九、袁政府外交的抵抗战术 81
十、袁日密约之拟议 83
十一、英美之态度 84
十二、袁政府屈服的三阶段 86
十三、说谎诿过与忍辱图强 88
十四、廿一条约的影响 89
附、廿一条件原案全文 91
第三章 巴黎和会与中国 96
一、日本对华政策之转变 96
二、中国整个受日本统制 96
三、五国谅解与日美换文 98
四、和会上中国的理想外交 99
五、中国国民外交的胜利 100
附、凡尔赛条约山东条款 102
第四章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 104
一、华府会议召集的真因 104
二、各国对华府会议的态度 105
三、华府会议的真正收获 107
四、所谓九国公约之检讨 108
五、华府会议与中国 110
附、九国公约原文 113
第五章 九一八事变 116
一、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 116
二、日本妨害中国统一 117
三、中国之积极经营东北 118
四、中国对日政策之不健全 119
五、事变前之内外情势 120
六、直接交涉的最初拟议 121
七、国际联盟与中国 122
八、英美对日的微妙外交 124
九、直接交涉也是失败 125
附录:中国外交年表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