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以陆梁油田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闻玉贵,杨生榛,王志章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2178093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陆梁油田油藏具低幅度、多层系、跨度大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是国内首次发现。从油田勘探到油田的开发,该油田的决策者采取了全新的技术思路和工作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开发技术和开发策略。本专著在全面认清该类油藏地质特点、开发规律基础上,系统总结该油藏有效的开发技术对策,开发理论、开采技术与方案,高效稳产开发管理模式,以达到提高类似油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同时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成功经验。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陆梁油田基本情况 1

一、基本状况 1

二、勘探开发简况 1

第二节 油藏主要地质特征 3

一、构造类型简单,为低幅度的背斜或断鼻构造 3

二、含油层系多、跨度大、油层层数多、单油层薄 3

三、储层物性差异大,以中、高渗透储层为主 4

四、油层电阻率低、识别难度大 4

五、油水关系复杂,具“一砂一藏”的独有特征,且多为边底水油藏 4

六、油藏天然能量不足 4

第三节 油田建设及管理 4

一、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快油田开发进程 4

二、依靠科技进步,高速、高效开发建设油田 6

三、以油藏研究为中心,精细油藏管理,努力实现油田高效稳产 10

第四节 油藏表征及预测关键技术 12

一、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储层正演模拟技术 12

二、低阻油水层的测录井联合判识技术 12

三、精细储层结构分析及流体流动单元研究技术 13

四、高精度地质建模技术 13

第五节 边底水油藏开发试验 13

第六节 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研究及开发关键技术 14

一、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研究 14

二、边底水油藏开发关键技术 15

第七节 开发过程监控与开采技术政策实时调整 15

第八节 长远高效稳产开发战略及开发经验 16

第二章 油藏表征关键技术及地质特征描述 17

第一节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储层正演模拟技术 17

第二节 低阻油水层识别技术 20

一、低阻油层的特征 20

二、LU9井区白垩系低阻油层形成的地质因素 21

三、白垩系低阻油气藏侵入特征及测井系列选择 24

四、低阻油气层的识别 26

五、低阻油气层定量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 32

第三节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53

一、构造特征描述 53

二、地层与小层划分 54

三、沉积相和沉积微相 56

四、储层特征 68

五、原油性质 70

六、温度与压力 71

七、油藏特点及油藏类型研究 72

第四节 含油单砂体精细解剖及流动单元划分 78

一、含油单砂体精细解剖 78

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79

三、流动单元研究 81

第三章 油藏工程研究 85

第一节 油田开发建设原则 85

第二节 油藏试油试采特征 85

一、纯油层比例较低,油水同层较多 85

二、油藏单井产能差异较大 85

三、各油藏压力系数较低,油井自喷能力较差 86

四、不稳定试井分析 86

五、系统试井分析 86

第三节 油藏渗流特征 86

一、毛管压力 86

二、油水相渗曲线特征 86

三、储层岩石的水驱油特征 86

第四节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87

一、开发层系合理划分和组合的原则 87

二、层系划分依据 87

三、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88

第五节 井网井距研究 88

一、井网控制程度 88

二、水驱控制程度 88

三、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和经济合理井网密度 89

四、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90

五、井排方向 90

第六节 开发方式研究 90

一、油藏驱动类型及天然能量评价 90

二、水驱油效率及水驱采收率 90

三、开发方式的确定 91

第七节 油藏产能研究 91

一、油层产能评价 91

二、底水油藏临界产量 93

三、注入能力研究 93

四、单井最大注入量的确定 93

第八节 方案设计及开发指标预测 94

一、井网部署原则 94

二、油藏布井方案优选 94

第九节 油藏开采动态特征描述与评价 95

一、压力变化特征 95

二、开发潜力分析 95

三、含水变化特征 96

四、水驱效果评价 98

五、产能评价及核实 108

六、天然能量综合评价 113

第四章 油藏三维建模—数模一体化及开发技术政策 119

第一节 三维地质建模 119

一、三维油藏地质建模主要研究内容 119

二、构造模型研究 119

三、三维相模型的建立 121

四、储层属性模型建立 122

五、属性模型优选评价 130

六、模型粗化 132

第二节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133

一、数值模拟器的建立 133

二、生产历史拟合 134

三、边底水油藏数值模拟 135

第三节 开采技术政策研究 136

一、合理井网 136

二、合理产液量 137

三、合理注采比 140

四、合理采油速度 142

五、合理地层压力研究 143

六、合理流动压力研究 145

七、地层压力恢复速度研究 151

八、合理注水时机 151

九、合理注水能力研究 152

十、油井最大产液界限研究 153

第五章 边底水油藏开发理论及开发试验研究 158

第一节 水驱油特征规律物理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 158

一、水驱油特征规律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58

二、陆梁薄层底水油藏产水动态规律物理模拟的验证性实验研究 159

三、陆梁油田水驱油特征规律研究 177

四、陆梁薄层底水油藏水驱油特征规律研究 187

五、陆梁薄层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理论研究 193

第二节 底水油藏生产过程物理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 198

一、物理模拟实验的建立 199

二、模拟天然能量驱动下底水上窜实验 203

三、注水开发模式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08

第三节 薄层状底水油层注采机理研究 213

一、渗流物理特性 213

二、射开程度与临界产量 213

三、油井产量与压差的理论关系 215

四、注水量与注采压差 221

第四节 底水锥进控制理论物理模拟 228

一、底水锥进可视化物理模拟 228

二、底水锥进对油井初期产水率的影响 230

三、单井排水采油机理及水锥控制 231

四、井组排水采油机理及水锥控制 234

第五节 提高驱油效率物理模拟试验 240

一均质岩心驱油试验 240

二、均质岩心泡沫驱油试验 242

三、模拟1/3底水的驱油实验 245

四、模拟2/3底水驱油实验 247

五、认识 249

第六节 边底水油藏开发矿场试验 249

一开发试验及评价 249

二、早期注水试验 250

三、堵水实验 251

四、井间化学示踪剂试验 255

五、调驱实验及物模研究 261

第七节 薄层底水透镜状油藏水平井先导实验 277

一、水平井开发可行性研究 277

二、水平井部署研究 279

三、实施效果分析 285

四、结论及认识 286

第六章 薄层边底水油藏开发关键技术 287

第一节 不完全射孔薄层底水油藏试井解释技术 287

一、不稳定试井曲线特征分析 288

二、基本渗流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点源解 289

三、均质油藏部分打开井渗流特征分析 292

四、双重介质油藏部分打开井渗流特征分析 298

五、直线型组合外边界影响的部分打开井试井模型及压力动态特征 303

六、试井解释方法 306

七、薄层底水油气藏试井资料精细解释 313

第二节 射孔优化技术 315

一、同类油藏开发经验 315

二、射孔优化 316

三、射孔原则 316

四、优化射孔的实施效果 316

第三节 早期注水技术 317

一早期注水试验 317

二、全面转注 317

第四节 抑制水锥技术 318

一、油井打隔板压水锥技术 319

二、排水采油抑制水锥技术 326

三、注入水引导技术 327

第五节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327

一、水脊理论及开采机理 327

二、流动单元划分 328

三、水平井开采筛选条件 330

四、水平井轨迹控制与合理长度 330

五、开采方式及井网 331

六、合理产液量控制 332

七、应用效果 333

第七章 开采过程监控与实时模拟 335

第一节 开采动态监测 335

一、水驱前缘监测 335

二、油藏压力系统动态监测 341

三、层系动用状况监测 343

四、剩余油监测 345

第二节 开采过程控制 352

一、油井开采过程控制 352

二、注水井开采过程控制 353

第三节 油水井自动化实时监控 353

一、陆梁油田自动化系统 353

二、油水井自动化实时监控 355

三、系统应用情况 355

第四节 跟踪油藏数值模拟与技术政策界限实时调整 356

一、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 356

二、已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359

三、技术政策界限实时调整 361

第八章 长远高效稳产开发战略 365

第一节 天然能量合理利用 365

一、天然能量合理利用技术原则 365

二、开采方式 366

三、调整合理产液量 367

四、细化合理注采比 370

五、合理采油速度 372

第二节 精细注水与调整“三率” 372

第三节 提高注入水存水率 373

一、影响薄层底水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因素 373

二、影响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因素 378

三、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方法及隔板半径优选 383

四、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工作液 386

五、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施工工艺 391

六、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效果评价 391

第四节 分注合采提高动用储量 392

一、单一参数敏感性分析 392

二、正交参数匹配及技术界限分析 401

三、分注合采的效果预测 413

第五节 深部调驱与泡沫驱提高采收率 414

一、深部调驱 414

二、泡沫驱 420

第六节 立体综合调整 423

一、概述 423

二、总体研究思路 424

三、难点及关键技术 425

四、部署方案优化研究 425

第七节 底水现代化油藏管理 431

一、隔板理论下的传统油藏管理模式 431

二、国外底水油藏开发管理 435

三、陆梁油田现代油藏开发管理 436

参考文献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