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文学反思录 2
乏力的介入 2
繁盛时代的精神衰变 10
艰难的“当代史叙述” 17
文化制约着写作 24
异邦的荣耀与尴尬 30
“拿来”的必要与急切 35
适者生存的文学时代? 40
乡土中国的再度书写 45
多元博弈的文学评奖 53
复杂的代际张力 59
台湾诗人上二家 68
“包容那幽渺的与广大的” 68
“当日光隐入层云” 71
“隐匿的王后”,或“以暴制暴”的写作 74
“诗是一种对抗生活的方式” 77
“在沉默的佛陀面前” 80
“嬉闹着荒腔走板的岁月” 83
“用着暗哑的嗽声呼喊土地” 86
“那些缤纷起落的卑微梦想” 89
“她方”造访之时 92
主持的事情 96
“诗人讲坛”主持人的话 96
“诗歌观察”主持人的话 123
“新世纪诗歌精神走向”讨论的主持人话 131
读诗 146
形同一场辽阔的苦役,或者 146
但足以自成一个国度 154
“堪称典范的严肃” 164
诗歌正在悄然复兴! 167
怎样认识诗歌现实? 170
介入与超越 174
纯粹的抒情 178
彼岸札记 183
当代中国十大诗人(一九七九一二○○九):一个人的排行榜 190
读其他 198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启蒙 198
生的执著与热情 204
精神自传的自觉 208
怎样看待“文革文学”? 216
知识分子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暴力 219
“生死场”中的话语关切 226
文化江南的历史追怀 232
现时代的“阳羡茗壶系” 235
拓展我们美的经验 238
寻求一种可靠的伦理 240
七O以后读札 246
作为精神资源的阅读 261
长篇小说三十年(一九七九一二○○九):一个人的排行榜 264
谈话录 270
“回忆和话语之乡” 270
从最无诗意的现实中寻找诗意 285
重新回到文学的根本 302
现代性视野中的藏地世界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