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1
第一节 朝鲜东学党起义与中日出兵 2
一 东学道的创立及其性质 2
二 东学党起义 6
三 朝鲜乞兵与清军赴援 11
四 日军大举入朝 19
第二节 中日交涉撤兵与清政府和战两歧 27
第二章 甲午战争的爆发 37
第一节 丰岛海战 38
一 清军增援牙山 38
二 日本海军准备袭击北洋舰队 41
三 不宣而战 45
四 济远和广乙的抵抗 50
五 操江被掳和高升之沉 55
第二节 成欢之战 62
一 日军进犯牙山 62
二 安城渡伏击战 64
三 激战成欢驿 70
第三节 中日正式宣战 73
第三章 中日陆海决战 83
第一节 平壤之战 84
一 四大军入朝 84
二 平壤的防御 86
三 日军分兵合攻平壤 90
四 船桥里挫敌 95
五 坚守普通江 101
六 玄武门外的战斗 103
七 雨夜溃奔 109
八 日本的军事冒险与清军平壤之溃退 112
第二节 黄海海战 119
一 北洋舰队护航大东沟 119
二 两军相接——海战的序幕 123
三 勇冲敌阵——海战的第一阶段 127
四 背腹受敌——海战的第二阶段 134
五 力挽危局——海战的第三阶段 140
六 转败为功——海战的第四阶段 146
七 北洋海军将领对黄海海战的检讨 148
第四章 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和辽东战役 153
第一节 鸭绿江防之战 154
一 鸭绿江岸清军布防 154
二 日军攻占安平河口 161
三 虎山激战 166
四 清军鸭绿江防全线崩溃 171
第二节 金旅之战 174
一 日军登陆花园口 174
二 日军攻陷金州 179
三 大连湾弃守 189
四 旅顺口的防御 193
五 土城子迎击战 200
六 旅顺口的陷落 204
七 旅顺大屠杀惨案 210
第三节 保卫辽阳东路之战 218
一 清军退守辽阳东路 218
二 辽阳东路争夺战 222
三 清军反攻凤凰城失败 226
四 辽阳东路争夺战的继续和收复宽甸 230
第四节 保卫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 234
一 山县有朋罢职与日军进攻海城 234
二 清军救援海城与缸瓦寨战斗 242
三 金旅日军北犯与盖平失守 249
四 清军反攻海城 254
五 争夺大平山 266
六 海城日军出击 272
第五节 辽河下游之战 276
一 日军袭击牛庄 276
二 日军占领营口 281
三 田庄台大战 284
第五章 日军侵犯山东半岛与北洋舰队覆灭 291
第一节 德璀琳东渡 292
第二节 日军进犯山东半岛 295
一 威海卫的军事地位和防务 295
二 威海卫的后路防御 312
三 日本组建“山东作战军”和进行威海卫作战准备 320
四 日军登陆荣成湾和荣成失守 326
第三节 威海卫之战 339
一 白马河前哨战 339
二 南帮炮台争夺战 342
三 南帮炮台外围战斗和北帮炮台弃守 351
第四节 北洋舰队的覆没 358
一 刘公岛保卫战 358
二 孤岛援绝与《威海降约》的订立 371
第六章 马关议和与三国干涉还辽 385
第一节 日本破坏广岛会议 386
一 张邵东渡 386
二 日本广岛拒使 391
第二节 马关议和 396
一 李鸿章赴日乞和 396
二 日军攻占澎湖 404
三 李鸿章遇刺与《中日停战协定》的订立 409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 413
第三节 三国干涉还辽 426
一 俄德法三国联合的形成 426
二 日本反干涉的失败和中国收回辽南 431
第七章 日本割占台湾与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武装斗争 443
第一节 台湾民主国成立和台北沦陷 444
一 台湾民主国的成立 444
二 日军登陆澳底与台北弃守 451
第二节 新竹争夺战 458
一 日军南侵和新苗军的成立 458
二 日军新竹受阻与暂缓南进 462
三 台北新竹间的战斗 466
四 争夺新竹城 471
第三节 台湾府的抗战 476
一 新竹日军出击与苗栗失守 476
二 大甲溪伏击战和彰化陷落 481
第四节 台南府保卫战 486
一 刘永福力撑危局与黑旗军反攻台中 486
二 日军大举南侵与保卫台南之战 492
三 台南府城的陷落 501
结束语 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 507
征引与参考书目举要 517
附录 523
甲午战争示意图 523
图1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524
图2辽东战场形势示意图 525
图3山东半岛清军布防示意图 526
图4威海清军兵备示意图 527
图5台湾反割台武装斗争形势示意图 528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 529